有的專家喜歡在年初的相對低點買進,然後到了除權息季節大約是7月或8月,趁將要除權息前的高點再賣出賺一筆。例如在2021年2月買入A股,每股50元,然後在7月1日漲到60元,7月5日除息日後跌到55元。
也可以等到快要除權息時再購買,只不過效果比較差。因為快要除息前可能是相對高點。而選擇領息的話,就要忍受股價下滑的情況。但股息入手後,直接放置半年以上不行嗎?如果基本面不錯,那就繼續放著,等待明年的選擇。
如果明年上漲的話,可以考慮賣掉。如果明年到了快要除權息時,還是虧損的狀況,那還可以選擇繼續領息。簡而言之,已經領取的股息就是自己的安全邊際。當然,不是選擇股息愈高愈好,雖然有殖利率7%或8%的個股,但要看是不是每年都可以配這麼高,以及有沒有持續地配發股利。
如果選擇買入的個股還符合大趨勢,例如5G或電動車等,那是不是又更安全些?沒錯,光領股息看起來賺不多,而且還要面對一段不知道多久的填息日。但是,股息確實的入袋了,這是以領取股息為重心的做法。
有的投資人反利用這樣的心理,也可以在除息日前賣出,賺取價差,這也很好。完全不看股息,而只看個股成長性的,或許可以賺更多。看的準買進賣出,隨隨便便就賺個20%以上,誰還在計算那5%殖利率?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那種殺進殺出的功力,但股息卻是相對固定在那邊的,以領取股息來展開的策略,可以用來規畫作長線佈局。
月光認為,選擇基本面好且殖利率高的公司,是最基本的。像在2021年8月下旬,台股已持續下跌好幾天,或許之後往回看,這只是小小下跌而已,還算不上股災就受不了了?雖然現在也很想入場,但還是盡量精挑細選,不要輕易把手上為數不多的現金貢獻出去了。
因為台股大盤走弱的緣故,所以即使是快要到除息日的個股,反而大多在下跌中。換言之,擺明了還沒領股息前就確定會被套牢。例如B個股在除息日前兩週每股股價60元,到了前一週時則跌到了55元,過了除息日後則跌到50元。雖然有領到每張2,500元的股利,但還是賠了不少價差。
但那是因為大盤處於下跌狀態,所以幾乎所有的個股都受到了影響。大家都在跌,管他是不是要除息了,資金先撤走再說。那這樣的情況要如何操作呢?明知會跌,要不就趕快砍掉不要領息;不然就乖乖抱著不要動。不想努力了,交給投資標的的公司繼續努力吧!同時也就完成長線的佈局了,反正都領息了,資金就不動。如果出現了真的很想買的標的,再拿股利去買零股就是了。
因為預料到資金將會有幾個月的時間不能動彈,所以要好好選擇。但光是這樣還不夠,也要趁機加強自己選股的功力。每一檔想要領息的個股,都是依據當下的判斷眼光所選出來的。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再回來看,就會發現:當初自己為何會選擇這一檔呢?一定會有看錯的時候,那是不是要跟著把自己的選股標準再做修改?每天把看好的標的記錄下來,持續去觀察。像是以大立光為例,有專家認為因為毛利率持續在下降,因此獲利能力變差;但也有專家認為適合作為存零股的標的。顯然2位專家的看法不同。
這時,就要思考自己買入怎樣的個股勝率較高?或許當下在挑選時是該類股的淡季,必須要能看到將來到旺季時可能的獲利展望是如何。換言之,不能只看到當下的表現不好,就不列入選股的名單之內。月光也發現,有的個股營收還是好的不得了,但股價卻逐漸走弱。這可以解讀為因為將來還是持續看好,所以應該要逢低買入嗎?之後還會再轉強?接下來兩季展望如何?這些點還是要去評估的。
營收還有可能超越現在嗎?還是就只能持平了?雖然現在的營收很好,但卻要多考慮未來發展性如何,不能單以營收好且已下跌2成以上就貿然買進。耐心是必須有的,因為看的是將來,而不是現在的榮景。
例如當某一檔飆股浮出水面時,除了關注該個股的現況外,更該關心的是,這檔飆股幾年前長什麼模樣?是否有跡可尋?還是剛好搭上臨時發生的事件,拔地而起?
月光覺得,不要只是看現在,而是要能大膽預測將來,以及從過去去尋找成功的原因。雖然預測不一定準,過去的時機點也不一定會再現,但至少不會被現在的股價所迷惑。現在就是最壞的時機了嗎?那也未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從心所欲的富足生活
小檔案_深邃月光
正在朝下一個一千篇文章的目標邁進的男人。寫作題材主要有電玩及理財及書評及心情隨筆,陸續擴張中。 喜歡換地方寫作,感受不同的氛圍。喜歡上隨手拍照,通常會附在文章上一同出現。 最近開啟了專題--從心所欲的富足生活,努力挑戰訂閱方案門檻。並且養成對看過的文章按愛心加Like5次的好習慣。
延伸閱讀
▶當你思考一個東西划不划算時,就代表你不需要…被請客專家:CP值只取決於喜歡還是討厭
▶財經新聞五花八門,如何正確解讀並看懂「真相」?先從掌握4要點開始
▶每到月底總是把吃土掛在嘴邊?這3大理財地雷帶你聰明避開不漏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