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買股票的時候都會想等低點再買進,但事實上「低點買進」這件事不僅不好執行,甚至會對你的投資造成反效果,因為往往會是以下幾種結果:
結果1:真的等到低點才開始投入,結果股票真的大漲了,最終報酬率很好看,但因為投入的資金太少,結果也沒賺多少錢,反而整體看來賺不多,因為握了一堆現金在手上。
例如有100萬元,投入10萬元後股票飆了,股票部位賺了50%,結果也只是賺了5萬元,資產從100萬元變成105萬元,整體看來才賺5%(而且實務上來說,要找到能飆50%的股票太難了)
結果2:股票下跌過程以為是低點了,勇敢All in,結果又往下跌了一段,因為All in了所有資金,結果心態扛不住砍倉卻砍在阿呆股。大多數人都沒想過在All in下去後繼續下跌的可能,甚至很多新手買進股票往往都只想到要賺錢,沒想到賠錢的風險,甚至有可能最後證明你看對,但是因為心態扛不住,在股票反彈上漲前就停損了。
結果3:一直在等低點,一直滿手現金,一直進不了場。去(2020)年4月股市反彈後,很多人在等第2隻腳,等下一次的下跌破2萬(道瓊)再進場,結果就是股市再也沒有回到2萬點以下了。
最重要的是,低點往往都是事後回顧才知道什麼是低點,在低點的當下大部分的人只有恐慌與恐懼,還有一個明日會更低的陰影盤旋在心頭。
「低點」真的能有一個依據嗎?
你可能會在事前擬好很多低點進場的依據,但可能在低點的當下,你會拋棄那些依據,被恐懼所支配。例如去年有人說要等道瓊跌到2萬點就開始買進,結果一瞬間跌到1萬9,000點多的時候,反而不敢開始買,把進場依據調整到1萬5,000點,說現在還不是低點,等1萬5,000點再開始買,但結果就是永遠都空手。
也有可能你以為的依據,事實上根本不是依據,例如有人覺得-20%就算低點了,結果從市場-20%開始撿,結果繼續跌到25%的時候開始懷疑自己,覺得-20%開始撿太早了,-26%的時候先賣出想說等更低再開始撿,但去年市場到-28%就反彈向上不回頭了,於是就賠了-20%~-26%這段,而且之後反彈還因為定錨效應,覺得應該要等回到-28%再開始買進,錯失了整個大行情。
捨棄要等股市低點才買進的想法,往往才是投資能夠享受報酬的開始(本篇文章完成感謝Ffaarr的投資理財部落格提供建議)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資工心理人的理財探吉筆記
小檔案_資工心理人的理財探吉筆記
關於資訊科技,程式設計,心理學,理財相關資訊,現在專注於作梗圖打世紀養陸龜,還有總體經濟與美股投資啦
延伸閱讀
▶年領股息近百萬、兆豐金大俠如何挑選存股金雞母?這3大方法,找出最適的存股標的
▶如何計算真實的投資報酬?存股600張大俠:股數與公司一起成長,才是我所追求的長期報酬
▶被動收入等於生活支出就算是財務自由了嗎?存股達人棒喬飛:被動收入至少要為生活費的2倍才算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