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1個說法:「月薪5萬元不應該使用指數化投資,這樣是無法財務自由的!」
這論點很有趣,我們可以從現實與觀念兩方面來討論一下,其實根據我之前的推算,如果一個家庭每個月存下3萬元來投入在1個年化報酬率約7%的投資組合上,大約20年後有機會累積到1,500萬元,30年後有機會累積到3,600萬元,如果以現在台灣人的退休年齡65歲來回推,也就是差不多從35歲左右要開始進行準備。
1個雙薪家庭月存3萬元很難嗎?如果以台灣的月薪資中位數5萬元來看,夫妻2人加起來一個月有10萬元收入,30%的儲蓄率我覺得是可以做到的,這樣的資產不算財務自由嗎?我覺得是見人見智,如果你覺得要靠這筆資金去買台北市蛋黃區的房子那當然不可能,但至少不用老了還要上街頭去抗議退休金被刪減。
再來還有一點,財務自由真的得要賺到多少錢才算嗎?同樣以剛剛的條件來看,每月投入3萬元到年化7%的投資組合,差不多在10年左右,這筆投資的年化報酬約等於你所主動投入的金額,也就是說,從這時候開始,你就開啟了「影分身之術」來幫忙賺錢,這時候你可不可以開始對人生有更多的掌控權?我覺得至少講話可以不用畏頭畏尾了,然後到20年後,這時候每年產生的年化報酬大約來到百萬元左右,如果你每年的開銷可以控制在百萬元之下,其實就能稱為「財務自由」了,你可以選擇繼續工作(因為你還不到60歲),也可以選擇從事你想做的工作。這樣生活起來不是更有樂趣嗎?
那麼為什麼坊間會說小資族使用指數化投資不會財務自由呢?
我覺得可能少說了2個字:「快速」的財務自由,很多人選擇財務槓桿操作投資房產,高報酬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頻繁交易的價差投資策略,其實最主要的想法是,「我要快速地脫離現在的工作環境!」
因為現在的工作根本不是他真心想做的,或許是當年爸媽的期待跟要求,所以才會成為醫師、工程師。但內心說不定是想成為1位畫家、作家,像我當初就很想念歷史,但很可惜礙於現實只能去當個工程師,所以我現在很愛透過閱讀來學習我最愛的歷史。
如果回歸問題的核心,所謂的追求財務自由只是為了滿足外人對於成就的看法,並非是缺乏財富,當個醫生、工程師就該身家幾千萬、上億的,如果想要提早脫離職場,就非得要先有這麼多錢才可以,所以如果我可以賺到這麼多錢,我就可以去做我想做的事了!
但你真的得要賺到那麼多錢,才能做你想做的事嗎?還是你只是太過在意旁人的眼光?你其實現在就可以開始做你想做的事,因為你本來就已經足夠!再者,會有1種說法是,賺那麼少錢根本買不起豪宅或是千萬超跑,怎麼可以稱為財富自由。
能買得起豪宅跟超跑就是財富自由嗎?這樣你追求的到底是財富還是自由?如果是財富,你以為能買得起台北市的房子就很厲害,那陶朱隱園呢?你能買得起超跑,那灣流G550(編按:商務飛機)呢?你認為追求財富能有滿足的一天嗎?但追求自由不必這樣做,你很快就能滿足,只要你願意克制外人對你的期待。
現在台灣的大眾運輸很便利,計程車、UBER也很多,就算你真的需要一輛車,百萬元以上的進口車我想就可以讓你開上許多年,並非得要開上超跑才能到達你想去的地方,住也是一樣的,你真的得住在台北市才能滿足你對於居住的需求嗎?
如果1間豪宅你每天待在裡面的時間只有幾個小時,你買那麼好的房子目的是為了自己住得爽,還是為了客人來的時候有面子?或許離開台北市同樣生活機能的房子可能只需要一半、甚至是3分之1的價錢,省下來的錢拿去享受人生不好嗎?
所以,如果你想要真正的自由,問題還是在於你自己。你是自己決定想過的生活,還是根據外在的眼光決定你的人生,只有你能自己決定想過的人生,你才有機會追求到真正的自由。
回過頭來看,如剛剛一開始我們做的推算,如果你想過的是「剛剛好的自由」,那我想就算是小資族,經過10年、20年的累積,一樣可以得到屬於你自己的自由,或許不能如想像中1年到頭都在環遊世界,但你想過上不被限制的人生還是可以的,或許你還是得要工作,但卻再也不必每天像顆陀螺一樣轉個不停,而且深怕只要一停下來就會出現危機。
最後我想說的是,不管做任何投資都不會是你人生的救贖,你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救贖!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Jet Lee的投資隨筆
延伸閱讀
▶手上持有價差超過40%的金融股,該賣掉賺價差還是繼續存股領息?艾蜜莉:價差很誘人,但得先思考這2點
▶提前存好生活備用金很重要,但應該存多少錢才適合呢?這樣抓緊急備用金,讓生活更有保障!
▶房價飆漲、買重劃區的物件會比較划算嗎?:包租公房市作家:這幾處若現在進場很危險
▶掌握大變局年投資關鍵
小檔案_Jet Lee的投資隨筆
專注推廣被動指數化投資!
我不講個股的,怎麼可能叫你入群抓飆股。
所以叫你加line群的都是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