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最近股市波動很大,有時起床看到美股的收盤價,會懷疑App是不是壞了,開盤和收盤彷彿是2個世界,以價格看台股與美股,會以為發生許多大事,但事實也許更像是反映市場投資人的不安情緒。
這幾天台股底部沒再跌破後,市場出現不同聲音,多方:「看起來股市有機會慢慢打底,要找機會買回股票。」空方:「這只是死貓跳,不用急著買股票回來。」
我的想法是,判斷是真反彈,還是熊市反彈,是很不容易的,結論往往是事後回頭看才找到答案,像是幾個月後,如果回頭看反彈超過20%可能覺得是真反彈,反彈不到20%才定義說是熊市反彈。
但我的想法是,判斷真假反彈不容易,也未必具有實質意義,只要覺得反彈機會大,個股超跌那就買進,真反彈或假反彈都好,只要股價反彈到沒把握的價位就賣出,反之亦然。
若是等股市都已反映,確定牛市或熊市,才隨著市場共識做投資,也許又是新的一次買高賣低。與其糾結是哪種反彈,也許以個股角度去找到自己把握度的標的和價格,更有幫助。
另外,我看到很多人喜歡用一個絕對數字,來定義一個現象,但實際上也常會有邏輯盲點。好比說,當股市從高點修正20%,就會稱為進入熊市,那為什麼是20%、不是21%、不是22%,2020年疫情大跌,不過又馬上反彈,算是進入熊市,或是僅是牛市修正?
這都更像是投資人冠上去的名詞,但實際上,也許我們更該留意的是,當下的投資機會和把握度。另一種絕對數字,像是分析籌碼有些人會看主力買賣,以400張持股人數的增減,作為籌碼好壞的依據,但對高價股來說,矽力的400張,和低價股聯電的400張,一個金額是10億元,一個是2,000萬元,天差地遠。
並且,對市值小或是流動性不好的個股來說,400張是天量,對市值大或是流動性好的個股來說,400張則是不痛不癢。
再舉個例子,技術分析的KD達到20或80作為超漲和超跌,為什麼不是22或78等,這都難有客觀解釋。
因此,我喜歡看數字的變化,而不是單一數字,來判斷下個走勢,好與壞,往往是透過比較才知道,像是考試得70分不算高,但若知道全班同學只有一個及格,那70分就是頂天了,像是前面例子,股價當從高點修正3%、5%、8%時,過程中就能先判斷基本面或環境是否出現疑慮,等到20%才用熊市去解釋下跌原因,其實意義不大。
而KD隨著時間反轉還是見頂,也許比看單一數字評論多空更有意義,另外,本益比也如此,30倍算貴?5倍才便宜?
未來衰退的股票,本益比再低也許都是貴,未來獨霸一方,獨享市場而成長的個股,長期來講,評價倍數也可能愈墊愈高,因此貴或便宜,除了本益比的絕對數字,也要思考數字背後所代表的競爭力和成長性。我自己習慣多比較同業,和個股過去的營運變化,會比較容易找到個股的投資價值。
至於操作想法,我認為目前市場的基本面和股價表現,比較像是過度恐慌的徵兆,從財報能觀察到,近期當個股財報沒達標的,或是沒有驚喜的,市場都是以大跌來處罰。
甚至連傳產股Target營收仍有成長,只是通膨導致利潤不如預期,股價也跌超過20%,這些不是災難性的財報後卻導致大跌,是近年市場少見的狀況。
其實Target跌20%和科技股跌20%意義差很大,Target過去股價波動相對小,因此暴跌更像是市場原本覺得升息對科技股不利,逃亡到傳產股後發現又不如預期,恐慌蔓延所導致。
目前多頭行情缺的不是好的財報數字,或是經濟數據,因為市場預期都會不斷隨時間改變,像是CPI從8.5%下降至8.3%,但仍跌是因為市場預期8.1%。
因此,目前多頭要等市場預期夠低,投資人持股信心回升。但也正因如此,對於長期投資,若發現個股未來成長相對不會受到景氣影響,仍是優質公司,那麼在市場恐慌拋售時,才能取得更低的買進成本,股價永遠都是緩漲急跌,急漲則是暴跌,換言之,漲的時間很漫長,而下跌的時間相對短,因此要買到大跌的好價位,時機也是消縱即逝,我的經驗是,等到大盤回穩後,市場往往也會後悔信心不足。
至於現在是好價位嗎?以大盤而言,也許不遠,但對不少個股而言,我認為的確陸續浮現。
先講大盤,如果要判斷大盤底部,我認為基本面比較無效,畢竟基本面是長線趨勢,也時常要與市場預期比較,因此不容易判斷底部,這時技術面和籌碼面也許更好用,
技術面,我會更統計上市櫃公司技術指標強弱勢個股數的消長來判斷,例如黃金交叉和死亡交叉個數的變化。
籌碼面,我會找內部人或庫藏股的實施狀況。至於個股,4月底大跌時,許多朋友覺得IC設計跌得多,搞不好還會跌,因為QE,搞不好像聯發科10倍本益比會跌到剩7倍~8倍,矽力、譜瑞、力旺搞不好也會更便宜。這是一種可能,但更像是憑感覺,我自己會回到每件事的發生機率,判斷是否要有任何操作。
目前選股可以朝3個條件
第1點:是個股所在的產業,具有全球競爭性的產業,若未來遇到景氣衰退,也不易受到國際對手殺價競爭影響。簡單來說,若買台股,要選擇台灣在該產業是全球佼佼者。
第2點:是選擇評價面相對同業或是過去便宜,甚至超跌的個股,最簡單的方式,可以看過去5年以上的本益比,並判斷現在個股的競爭力與條件,是否比過去低檔還差,如果不是,那也許有幾可趁。
第3點:研判未來個股的獲利成長能持續往上,像是與成長疑慮的經濟,走在平行宇宙的個股。
若滿足這3個條件,任何時候買這些個股都不必太擔心。差異在於,在現在股市大跌的過程,滿足這3個條件的個股,也漸漸的比過去還多。
再強勢的盤,也會有下跌的個股,再弱勢的盤,以會有上漲的個股,盤勢的變數太多,我們難以精準判斷未來怎麼走,但若把變數縮小,只看個股的後市,也許判斷相對輕鬆。
股價上漲,我們會變樂觀,股價下跌,我們又變悲觀,實際上個股或是經濟面的本質變化,需要時間,不像我們的樂觀和悲觀,不斷改變的這麼頻繁,股市有趣的是,有時候要逆著個性做事,往往結果會更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股市隱者
延伸閱讀
▶手上持有價差超過40%的金融股,該賣掉賺價差還是繼續存股領息?艾蜜莉:價差很誘人,但得先思考這2點
▶提前存好生活備用金很重要,但應該存多少錢才適合呢?這樣抓緊急備用金,讓生活更有保障!
▶房價飆漲、買重劃區的物件會比較划算嗎?:包租公房市作家:這幾處若現在進場很危險
▶掌握大變局年投資關鍵
小檔案_股市隱者
成立粉專希望能幫助更多人學習投資,且有更多良性討論,也把投資變有趣並真實地改善生活。
每周分享台股與美股的投資心法、產業研究、盤勢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