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重點2》英國債務風險評估與全球影響
英國為全球重要金融中心,各國對英國曝險非常高,根據BIS資料全球對英國曝險最高的國家分別為美國、西班牙、法國、日本與德國。美國對英國的曝險達5,264億,對歐洲的曝險中有30%~40%來自英國。另外,英國也為台灣金融業第3大曝險國(僅次於美國和中國),若英國出現金融債務危機,對全球與台灣的經濟影響重大。
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本次首先出現危機的為英國退休基金,其短期流動性出現暫時性緊張,因退休基金承作長天期利率交換(Interest Rate Swap,IRS)交易——以支付浮動利率換取固定利率的方式,當公債殖利率短期快速上升時,面臨到保證金追繳、抵押品稀缺的問題,直到英國央行9月28日進場干預後,整體流動性已得到緩解。而後續是否有可能存在更大的全球系統性潛在風險,M平方認為可以由以下2點進行簡單探討:
1.政府債務結構
從政府債務結構來看,我們認為英國出現政府倒債機率仍然偏低。雖然英國在減稅下,財政收入有長期赤字的風險,但與其他G7國家相較,英國政府債務/GDP水準僅高於德國,整體財政沒有到太悲觀,而標普、穆迪雖均有示警調降英國主權債務評級的可能性,但離真正的倒債風險有一定的差距。
2.金融機構抵禦能力
2008年金融海嘯與2011年歐債危機以來,歐洲與英國對金融業的監管已大幅改善,普通股權益第一類資本(CET1)比率均大幅提升,金融機構有足夠的資本應對風險,歐元區、英國逾期貸款比率也均降至不到2%、1%。根據英國央行去(2021)年12月公布的壓力測試報告,模擬英國出現嚴重經濟衰退的情況,英國重要金融機構均連續第5次通過壓力測試,顯示英國對於債務風險應對的能力也較歐債風暴時顯著提升。
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註1:普通股權益第一類資本比率(CET1)為普通股權益第一類資本的淨額/加權風險性資產淨額,為衡量金融業抗風險的重要指標,當CET1愈高,代表該金融機構有足夠的資本應對風險。在各國銀行監管機構的壓力測試中,會對金融機構訂定不同的CET1最低要求。
註2:2021年英國央行壓力測試情境為:2020年至2022年期間對英國GDP出現8,000億英鎊的損失、英國失業率達到12%的峰值以及同期英國住宅和商業房地產價格下跌33%等。2021年參與測試銀行包含蘇格蘭皇家銀行、匯豐銀行、巴克萊銀行、渣打銀行、駿懋銀行、桑坦德銀行、Nationwide和Virgin Money。
關鍵重點3》英國經濟陷入惡性循環,GDP落底時間將落在明年Q3後
標普、穆迪在上週警告財政計畫對英國主權評級將造成不利影響,市場預期2間機構在10月21日報告中將下調英國主權債務評級,隨著英國央行10月底停止臨時性購債、恢復縮表進程,英國短期市場波動可能持續。除此之外,M平方認為,最主要的風險仍來自於歐元區與英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終端消費市場,當下的財政與貨幣政策矛盾,確實突顯了經濟脆弱性。
英國8月通膨雖然小幅降至9.9%(前10.1%),但英國央行仍預測未來幾個月會高於10%,民間消費在高通膨影響下大幅下降,Q2實質零售銷售年增率降至-5.9%,今年以來貿易赤字也創歷史新高。英國央行進一步預估經濟將在2023年、2024年大幅衰退-1.5%、-1.3%,英國可能為最早進入衰退,且最晚結束衰退的G7國家。
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英國除了有自脫歐以來的勞動力端缺、製造業外移等長期問題,俄烏戰爭造成的通膨上漲,也使英國經濟陷入通貨膨脹、貨幣緊縮、經濟衰退、財政擴張的惡性循環,財政與貨幣政策因此出現矛盾,而這樣的矛盾,不但使得政府債務壓力增加,也讓市場對央行抗通膨的信心動搖,需求破壞以及價格傳遞的效應無法妥善發酵,也使得通膨的緩解之路更加艱難,根據市場利率期貨定價,英國央行可能需在明年進一步升息至5%~6%(目前為2.25%)。
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本文獲「MacroMicro財經M平方」授權轉載,原文:英國升息又購債,政策矛盾成全球危機縮影
延伸閱讀
▶「晶片法案」來了,全球半導體生態將重洗牌?對台灣供應鏈是利多嗎?一文剖析
▶Fed 9月再強升3碼,暗示年底會再升5碼該如何解讀?拆解升息背後的關鍵5重點
▶Fed鷹聲繚繞?為何Powell短短8分鐘談話讓美股大跌?深度剖析背後隱藏的3大訊息
▶大變局年,6大投資重點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