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好幾次專案管理課程,我在課中提到「專案管理對我個人職涯的影響與啟發」,因此下課時間,常有學員來跟我聊聊職涯或人生規畫的問題。
今天要提的,是一位年輕女生的焦慮:她告訴我,她的夢想是去國外讀MBA(企管碩士),但由於才剛結婚1年,她內心覺得,才新婚就得把老公留在國內,自己一個人去追逐夢想,似乎很不妥,但不去又非常遺憾:「老師,我該怎麼辦好?到底我該去還是不該去?」
你不覺得類似這位同學的問題,在我們成年之後高頻率地出現嗎?像是:
我該去念研究所?
我該出國留學嗎?
我該交男朋友嗎?
我該跟他分手嗎?
我該換份工作嗎?
我該要求加薪嗎?
我該生孩子嗎?
我該買房子嗎?
每個抉擇,都像沒有盡頭的十字路口,我們深怕選錯了就得承受一輩子的懊悔,難以翻身。這些抉擇都非常關鍵,但從小到大,父母師長非常熱切地督促我們的課業,卻很少教導我們如何處理這樣的人生難題(或許因為他們自己也很疑惑)。要當個獨立思考,理性決斷的「大人」,絕對要比通過考試更具挑戰,我們卻從沒學過這樣的知識!
以上問句包含那位同學一開始的提問,都呈現了一個共同點,你發現了嗎?
當事人把人生的問題定義成了Yes/No Question,也就是非黑即白的「是非題」!當我們一開始就把人生抉擇定義成YES或NO 2個選項,極高的機率我們的思緒會就此卡住,再也動彈不得了!
不知道是大腦生理結構或是文化的影響,人類真的很容易一遇到問題就把它簡化成「要或不要」的2選1陳述。希斯兄弟在《零偏見決斷法》書中提到:這類「是非題」的思維方式占據了青少年日常生活65%的決定。所謂的選擇題至少會有3個以上的選項,這些青少年多數時候等於根本沒有做選擇!事實上不只是青少年,調查顯示美國許多企業經理人在併購公司前,決策選項也只縮限在「Go」、「No go」2個極端。
所以我沒有直接回答那位同學的問題,畢竟下課時間很短,我沒有充足的時間了解她的處境,但我告訴她,第1步我們可以從「重新定義問題」下手:除了去念跟不去念MBA,還有沒有其他的選項?
沒錯,先別急著2選1,第1件事情:先擴充可能的選項,愈多愈好,避免陷入狹隘的思維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