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發布最新評估報告,在2030年前必須減少相較於2010年一半的碳排,才能將地球的升溫控制在1.5度內。學者認為,暖化難以避免,若2050淨零,世紀末升溫達1.5度會成為常態。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昨天晚間發布AR6評估報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今天邀集專家學者舉辦報告線上解析記者會。
報告中提到,現在就是必須行動的時候,在2030年前必須要減少相較於2010年至少一半的碳排,才能將地球的升溫控制在增溫攝氏1.5度之內,而現在的升溫幅度已經到了1.1度。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表示,現況來說,無論如何減碳,1.5度暖化已無法避免;即使達到2050淨零,溫度也不會立即下降,若達淨零是在21世紀末達到平衡的狀態,也就是升溫達1.5度在2100年會成為常態。
許晃雄指出,現在氣候的狀態已經叫全球炙熱化,1990至2020年出生的Z世代會是面臨全球炙熱化的第一個世代,才剛出社會就要同時要面臨氣候衝擊和扶養年長者等。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石婉瑜表示,報告中指出,現有許多風險分布不均的情況,如水災、風暴、乾旱等,主要與都市化、發展不平等有關,高脆弱度地區風險較一般地區高出15倍。
石婉瑜解釋,不當調適很可能會加劇上述情況,如果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以水利工程築堤為例,有些上游地區開發的逕流都集中到下游,變成下游的洪患,但若只是築堤,可能只是短期因應,對長期減災沒有幫助。
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表示,台灣目前訂2030減碳24%的目標與國際有很大的落差,國際間是要求2030減量43%、2040為69%、2050達淨零。
趙家緯說,台灣在2030的減量目標應該訂35%至40%,才能跟得上國際;其中工業部門排放占比過半、減碳力道卻相對不足。
許晃雄建議,政府必須針對氣候變遷,要有一個系統做長遠如30、50年的規畫,且不是只看經濟,也要看社會、環境爭議等。
趙家緯說,台灣也有永續發展目標(SDGs),但在淨零路徑上沒有與SDGs搭配;台灣政府應該加強調適方案,若還沒有意識到,就會錯失調適的機會。
小檔案_中央社
希望透過更好的報導與文章品質,讓台灣社會向上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