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曾盛讚英國管理思想大師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認為他在管理學界的地位僅次於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有一個很重要的推崇原因是,韓第過往提出的理論、想法,即便是數十年前的著作,現在讀起來,不僅觀念未顯老舊,甚至還有更多事例佐證他的想法「超前部署」。
舉例來說,如今遠距工作逐漸盛行,打破辦公室藩籬,外包文化也廣為應用。印度業務外包諮詢公司Mattsen Kumar指出,全球業務外包服務(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BPO)在2020年~2025年將有8%的年成長率。韓第早在1990年出版的《組織寓言》就點出,企業像酢醬草一樣,有3片葉子,包含核心員工、約聘人員、彈性勞工,後兩者的重要性會日益上升。
另一個例子是,他在2015年提出《第二曲線》,闡述組織是一條橫躺的S曲線,到達高峰後,一定會慢慢走下坡,而工作者應該在既有事業達到巔峰之前,找到另一個成長動能,發展第2條S曲線。
「第二曲線」也可以應用在個人身上:一個人在一家公司工作一輩子的情況,也愈來愈少見,愈來愈多人在第1份職涯進入高原期之後,就會另覓新工作,開創自己的第二曲線。
美國作家麥瑞克.阿爾伯(Marci Alboher)2007年推出《One Person/Multiple Careers》,推崇一個人可以發展多種職業)一書,使斜槓(slash)一詞爆紅;這個部分,韓第在1995年《變動的年代》中就已經提出「組合式生活」(portfolio life),建議每個人在心中畫出一個圓圈,分成好幾個區間,代表不同的工作,且每項任務有不同報酬,依此分配比率,例如A工作代表薪酬,B任務能增加創意,C案子帶來成就感等,讓生活更有彈性,自主性也更高。
韓第49歲離開組織,正式成為「斜槓中年」
為什麼韓第可以掌握趨勢的蛛絲馬跡?一個原因可能是,他的人生經驗和當時大多數經理人不同。他24歲進入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 Shell),9年後離職,回學校進修、到大學教書;49歲時離開學校,成為自由工作者,主要工作是寫書、錄廣播、演講,成為「斜槓中年」。
韓第在自傳《你拿什麼定義自己?》中回顧人生上半場,在殼牌公司上班時,他體會到企業常用「沉浸理論」(Immersion Theory)來培訓經理人,也就是把人丟下水,看他們能不能自己游上岸。
韓第說,他在大學時明明念的是希臘文、拉丁文和哲學,連煤油和汽油都分不清楚,公司卻毫不留情,直接給他各種任務。有一次,總經理問他:「你對砂勞越(Sarawak,馬來西亞行政區)了解多少?」韓第回答「不清楚」,總經理卻說,要把他派到那邊當行銷代表,並說「你會了解愈來愈多的。」
此後,韓第體會到,職場上就是如此殘酷——你不會,永遠不是藉口,這就是環境。
1965年,韓第離開殼牌公司,到美國MIT史隆管理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進修。他發現,在美國當經理人,竟然要回學校進修,和英國大不相同。那時候,英國連一本適當的管理教材都沒有。
MIT的經驗,促使他創辦了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也在英國空中大學(Open University)的商學院授課、擔任劍橋大學成立企研所時的顧問,這些都是他在石油公司任職時沒想過的事。韓第說,回頭來看,「如果不到完美就不做,那麼事情永遠不會開始。」換言之,想做的、可能有興趣的,就去做,別花時間自我懷疑。
大多數的人都還在組織裡工作,你可能抱怨工作、抱怨主管,羨慕自由工作者、網紅看似不受拘束的生活,卻遲遲無法下定決心離職;缺乏離開組織的勇氣,追根究柢,也許是隱隱然擔心自己好像沒什麼長進,只能固守組織內的位置?
難道為了工作,一定得犧牲自由?到頭來,人究竟為什麼要工作?何謂真正的自由,生命有什麼意義?
韓第在49歲時,實踐他口中的「組合式生活」,也就是靠上廣播節目、寫作、演講維生。他在《大象與跳蚤》中說,這種工作方式比較彈性,像是寫作,有時候一天寫太多、太快,第2天只會想刪掉重來;有時候必須要靜坐、沉思,才能激發出靈感,「這種心境,忙碌的上班族,大概不會懂。」
韓第說,家庭工作、學習工作、有薪工作,會隨著時間推移,比重有所不同,他自己的理想版本不能套用到每個人身上,重點是,每個人要和自己對話,找到最適當的比重。
這也是為什麼,他崇尚「組合式生活」,也就是靠自己訂標準,和自己比較、求進步。在這樣的過程中,他發現日子更快樂了,因為沒有「週末」、少了「假期」,時間完全交給自己安排,目標出於自己所想,這場人生馬拉松,當然跑得愉快許多。
永遠不要停止思考「人生的意義」
人生種種課題很難有標準答案,不知從何開始思考時,不妨參考韓第的思路。他在《你拿什麼定義自己》中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次,他在幫妻子(她是攝影師)布置攝影場地,一名男子走過來說:「我聽說韓第也在場。」
他回答,「我就是韓第。」男子不解地問,「你確定嗎?」
這句「你確定嗎?」使他重新思考,韓第到底是誰?在愛爾蘭鄉下長大的韓第、曾在殼牌公司工作的韓第、在BBC廣播網當節目主持人的韓第、孩子眼中的韓第,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他說,當你認真思考,會發現你沒有那麼了解自己。韓第形容,生命好比八斗櫃,有些抽屜是大家都看得到(眾人面前的你),有幾個抽屜則鎖上了,永遠打不開(你的潛意識)。
唯有不斷探究、自我辯證,才能慢慢推敲出:你到底是誰?你想做什麼?對你而言,什麼才是有意義的人事物?自由與工作的天平,只有你自己可以決定怎麼平衡。
本文獲「經理人」授權轉載,原文:埋首工作,必定犧牲自由?管理大師韓第:別用職涯定義全部的自己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為工作設年限的人,比穩定不動更出色!Linkedin創辦人:一份工作的保鮮期是2到4年
▶茶水間遇同事,總不知道能說什麼?教你3種方法輕鬆應對,掌握談話節奏
▶職場上沒有永遠對立的關係!8個小技巧拉近距離,敵人也能變盟友
小檔案_經理人
經理人最實用的管理知識交流和學習平台!提供主管和上班族專業工作心法及職涯提點,陪伴領導者管理組織、提升績效。
為全國行銷企管月刊銷售 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