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斷給自己假設題
問問自己:「如果真的被升為主管了,會怎麼做?」或者拿自己的主管當借鏡——如果你希望你的主管可以更好,你希望他是怎樣的人?又或者,如果你覺得你的主管當得很爛,他爛在哪裡?該怎麼改進?
以自身為例,我深深明白自己在工作上是個控制狂,會把每個進度統整起來、隨時整理to-dolist、隨時掌握各個窗口的動態、隨時刷新信件匣,我就想過:萬一未來變成主管,絕對不要當這種控制狂!
儘管我曾經很想知道下屬們每天都在幹嘛、進度走到哪、這週做了什麼、客戶對我們滿不滿意,但同時我也知道:自己不能也不該這樣做,一來同事會覺得不被信任,二來是我無法把「當主管」這件事情規模化,太事必躬親的人根本沒辦法管理更大的團隊。
剛開始我的確把很多細節都抓在手裡,但也會把流程都定下來,且盡量文件化,減少「因人而異」的變數存在。另一方面,隨著同事做事上軌道了,我會讓他們做些小決定,有些人樂於被託付、被信任,或者本身能力就很強,交付的成果很理想,所以我又能把更大的決定交給他做,這樣不僅能同事更有發揮空間,也能減輕自身負擔。
到現在,他們每週回報進度時,只需回報4個重點:上週做了什麼、這週要做什麼、遇到什麼困難需要幫忙、其他他們認為我應該要知道的事。如此一來,即使不過目每份文件、每封信、每個決策,隨著團隊默契的培養,作為主管的我,只靠這些簡短回報就足以讓團隊好好運作。
4.記錄並分享自己的學習歷程與反思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公關代理商,剛開始是最初階的Account Execute(大家都稱作「小AE」)。之後被升為Senior的AE,我需要同時顧好幾個案子,也因為這樣,有些報帳、收集新聞、找結案報告的截圖這些比較例行性的庶務,主管就會交給工讀生和AE。
這就是我第一次嘗試當主管,但當然沒有那種「欸我變小主管了」的感覺,純粹覺得有人可以來幫忙,我就跟他說需要什麼協助即可。
後來小組有2個AE加入,我們週末或深夜加班時,就會各自抱怨彼此的客戶多可怕多機車、多討人厭,我也會趁機分享一下跟客戶相處的經驗,這個分享偶爾就會比較有教學的性質,如說要怎麼跟客戶溝通會比較適合、跟記者要怎麼樣兜售產品才比較有媒體曝光的機會等,有時我也會以過來人的身份給他們一些職涯上的建議。
後來換到前一家公司,我當時是以行銷專員的角色進去,一年多後被升為小主管,一些庶務也會找行銷助理來處理。當時已經有帶領團隊的經驗了,所以除了交辦事情,也會花更多時間告訴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如果是我,我會怎麼樣做,讓他們不只是做事情,而是了解要做這些事情的原因,這樣子他們的發揮空間也會比較大,不會覺得只是在等待指令。
現在在這家公司又是差不多的狀況,剛開始進來的時候也沒有管理職、也是過了一段時間被升為小主管。不一樣的是,這次難度再增加一點,我被指派去成立新的團隊、招募這個團隊的成員,並且要建立整個團隊運作的流程。
在這3間公司裡面,幾乎沒人教我怎麼樣去當一個主管。第1間公司的主管剛開始會盯我的email、交出去的文件是否有錯誤、提案方向調整或跟記者講電話的話術,但在組織管理上,他就是放牛吃草了。第2間和第3間都是新創公司,組織很扁平,我的直屬主管就是老闆本人,老闆通常很忙,只能給大方向,所以實際上該怎麼去執行、怎麼樣去分配人力跟協調資源,都是員工要自己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