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是大家公認的好好先生,升上管理職後,有時必須做出其他人不喜歡的決定。每當這麼做時,他總是罪惡感十足,擔心下屬因此討厭他;同時也覺得很委屈,因為他並不想這麼做,各種想法在腦中揮之不去。
「一想到別人可能生氣,就感到不安」、「會盡量避免衝突」、「揣摩別人想法,跟著改變自己的行為」是大衛常遇到的狀況,也是習慣迎合者會有的行為。
這麼做雖然有助減少衝突,但也容易把別人的需求擺在自己的前面,令人感到壓抑。《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指出,如果對自己屈從討好的情況感到憤怒,卻沒有適度表達出來,憤怒可能愈累積愈多,最後爆發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上,不僅讓對方覺得莫名其妙,也會破壞自己專業的形象。
逃避衝突、以他人為主,最終犧牲的只是自己
《告別玻璃心的13件事》提及,有些人為了迎合他人,反而犧牲對自己更重要的事情,例如為了幫同事的忙而加班,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到頭來可能花太多時間在做不喜歡的事。
《你遇見的,都是貴人》作者布朗妮.維爾(Bronnie Ware)在從事安寧療護的過程中發現,臨終病人的一大遺憾就是迎合他人,他們認為人生如果更照著自己的意思過會更好。
會不自覺迎合他人,可能與你的過往經歷有關。如果童年時期父母經常爭執,你可能會認為衝突很糟糕,並發現乖乖聽話是最好的方式;或者像開頭的大衛一樣,他透過諮商找到過往被霸凌的經驗,當時他發現如果討好同學、做出他們喜歡的事,他們就不會找自己的麻煩。
想找出自己的迎合行為與過往的關係,可以在迎合情況出現時,閉上眼睛回想,之前有相同感受是什麼情境,讓影像在腦海中浮現。這種意象法會引起許多情緒,試著去接受這些感覺,然後找出這些感覺在告訴你什麼,透過持續觀察,你會對過往創傷有更多了解。
在童年,面對創傷的你無力抵抗,只能順從;但長大後,有了資源且心智更成熟,如果有人再逼你做不喜歡的事,你其實可以拒絕。
承諾前先問自己,答應了會有什麼後果?
《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建議你用1張清單,列出在容易迎合他人的情境下,你希望自己做到的事(詳見下圖),或者寫1張摘要卡,提醒自己有權利說「不」,以及思考如果答應了會有什麼後果,內容像是「當有人要我做不想做的事,我有權利拒絕。如果我答應,那只會讓我把氣出在其他人身上;雖然拒絕讓人難受,但那只是暫時的」等等。
圖片來源:經理人 在設立界線時,《告別玻璃心的13件事》指出,可以在對話中多加入以「我」開頭的句型,比如「我有專案進度要趕,無法幫你,而且如果沒做完,我會很焦慮」等,這樣的表達方式,會比「你總是叫我幫忙,但你沒想過我也很忙」更能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感受,也比較不會有責備他的感覺。
《高敏感是種天賦2》則建議,遇到可能與他人起衝突的情況,可以透過文字溝通,讓人更勇於表達;但也要注意,由於對方無法看到你的表情、語調,可能會對意思有所誤解,因此可以在訊息附註,如果需要,也可以和對方當面溝通或通話解釋——先藉由文字表達,避免和對方直接接觸,增加自己的勇氣,從相對簡單的方法練習,逐漸掌握堅定立場的技巧。
本文獲「經理人」授權轉載,原文:總是想著笑臉迎人,其實更容易受傷!拒當職場「濫好人」,該怎麼練習?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一場剪綵活動,讓我丟了工作!一點點「沒想到」,成為長官認定的「不專業」
▶年薪300萬vs.年薪55萬的工作者,差別就在這9個工作習慣
▶每天花15分鐘做6件事,工作表現會更好!比「刻意練習」更有效的學習方法
▶認真的人最美,但沒必要堅持凡事都全力以赴...一個過來人分享:「正確努力」才有效率
小檔案_經理人
經理人最實用的管理知識交流和學習平台!提供主管和上班族專業工作心法及職涯提點,陪伴領導者管理組織、提升績效。
為全國行銷企管月刊銷售 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