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搖飲推陳出新,消費者除了喜愛基本口味,若品牌推出聯名或創新也能吸引顧客,同時「水果」也是現今趨勢!而品質、健康與美味更是讓消費者上門要素。另外,手搖飲業者的行銷手法以及對負面事件的解決能力,將會影響民眾的購買的決策和品牌忠誠度。
配料基底:經典茶配上水果配料,新滋味引發話題
前篇「手搖飲市場全解析!聲量榜首就是消費者心中的第一名嗎?」揭示了手搖飲市場的聲量排行榜。本篇將探究手搖飲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和關注點,而品牌又該做些甚麼才能精確地把握市場脈動和消費者的心呢?
儘管市場上不斷推出新奇口味,但經典的奶茶、紅茶和珍珠飲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依然穩固。品牌也推出經典再創新品項,例如:鶴茶樓的「古早味紅茶粉粿」、CITY PEARL跟可不可熟成紅茶的聯名,推出「冰胭脂紅茶珍珠歐蕾」為消費者帶來新鮮感
其次,咖啡類飲品的受歡迎程度也不容忽視。「拿鐵」和「咖啡」都進入名單,可以看出手搖飲品市場正在與咖啡文化融合,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
我們也能看到一些新興趨勢正在形成,各種水果元素在榜單中出現,草莓、葡萄柚、百香果、藍莓等水果都很受到歡迎,成為品牌推出季節限定產品的重要元素。CoCo都可的「草莓蒸大福」、大苑子的「橙柚果粒」、再睡5分鐘「百香果QQ」、茶之魔手「藍莓凍奶」等產品,都充分利用了水果的特色。
這種趨勢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新鮮、不同風味的追求,也為品牌提供了不斷創新的空間。通過推出符合季節特色的水果飲品,品牌可以持續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夠滿足消費者對清爽口感和水果風味的需求。
除了美味,更要顧及穩定品質與健康
隨著市場擴大,消費者對飲品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最常提及的是過於甜膩的口感,尤其是一些創新珍珠品項,例如:五桐號獨創太妃珍珠、木子日青推出的草莓鮮奶珍珠,添加飲品內搭配過於甜膩,與現今追求健康清爽的趨勢背道而馳。
而難吃和不好吃、配料口感不佳、硬,更是對品牌聲譽的打擊!主要討論落在品牌配料的品質不穩定,例如:珍珠咬起來硬、及燕麥吃起來口感差。人工香料、化工味也是常見的抱怨,如多數網友認為奶精化學感重、部分鮮果飲被指含有化學添加物,如茶之魔手的百香綠及珍煮丹西瓜烏龍充滿化學的調味感等,少數消費者還提到特殊配料人工色素的使用,例如:多彩繽紛的水果珍珠,引發食材使用上的疑慮。
圖1:最常被網友詬病的前十名配料
圖片來源:i-Buzz網路研究中心提供 行銷活動:外送平台聯手出擊,聯名系列吸引人潮
除了產品本身,優惠活動、聯名系列也成為品牌吸引消費者的有力武器。合理的優惠可以提高消費意願,日出茶太響應4月30日國際珍奶日,號招大家一起來喝珍奶,當日太極珍奶買一送一活動。迷客夏和外送平台UberEATS合作平台上訂購即享買一送一。
而聯名系列則能借力品牌效應,吸引新的消費群體,例如:麻古茶坊從2023年底與Snoopy聯名就造成一股搶購潮延續今年推出各式聯名商品、五桐號和占星老師唐綺陽合作推出「國師聯名星座杯」。
消費者價格敏感度提高,負面事件後續處理成重點問題
手搖飲品牌的行銷活動雖層出不窮,但消費者的負面反應也不容忽視,尤其是價格問題最為突出。買不起、貴、不值得和天價等詞彙頻繁提到,更有網友直言「一杯飲料的價錢都可以買一個便當了」。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正在提高,將會影響他們的購買的決策和品牌忠誠度。
購買體驗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等很久、擁擠和人太多等詞彙反映出活動期間出現的混亂場面。如十盛開幕期間推出的消費滿100元即可獲得扭蛋機會活動,引發了大量人潮,且有網友表示等了2小時才拿到飲料。
服務態度問題也引起了消費者不滿,態度差的評價中,有消費者提到得正店員因為店內使用環保杯折扣而把其他客人的環保杯拿錯,導致飲料製作錯誤,且後續道歉處理事宜態度不佳。五十嵐曾發生顧客在飲料中喝到碎玻璃的事件,而店家後續處理方式僅提出退費或賠3杯飲料引發了事主的強烈不滿。
圖2:手搖飲行銷活動的負評與聲浪排行榜
圖片來源:i-Buzz網路研究中心提供
品牌的成功需全面考慮產品品質、定價策略、顧客體驗和服務態度等多個方面,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消費者的長期支持與信任。新穎的創新、新奇的聯名,品牌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始終保持競爭優勢,贏得消費者的長期青睞。若您想要掌握最新的產業脈動歡迎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竭誠為您提供豐富的市場洞察力與熱門話題解析!
本文獲「食力foodNEXT」授權轉載,原文:手搖飲競爭激烈消費者在意什麼?不只把口味做好、品質和行銷手段也是關鍵!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標榜使用小農品牌卻用大廠鮮乳?消基會調查手搖飲、咖啡店近9成「鮮奶品牌標示不清」!
▶台灣人每年喝超過10億杯手搖飲!這10大網友熱議品牌有何優勢突圍?
▶熱賣台美好市多的鮮榨果汁!「金利食安」靠一技術從代工變自產讓長榮華航都買單!
▶趙永馨生活茶藝課
小檔案_食力foodNEXT
食事求實的知識頻道。
食品安全事件頻仍,民眾已失去對食品的信心,易被錯誤訊息操弄;當信心崩解、食安支持系統支離破碎,我們相信「食的根本」不應該被拋棄,而是應該將食的正確知識有系統傳遞,重建人與食品的信任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