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在加州發表「Robotaxi」,未來在加州率先測試,導入特斯拉的FSD「自駕系統」用在計程車服務上。然而華爾街並不看好,認為特斯拉對於未來的販售不明確,加上Robotaxi的完全上路仍然需要一段時間,對於目前最大的叫車服務平台,Uber來說影響有限。
在特斯拉發表Robotaxi之後,股價下跌8%,反倒是優步(Uber)上漲接近10%。
你看好特斯拉這次的新品推出嗎?你認為特斯拉股價還有上漲空間嗎?特斯拉潛在的競爭跟壓力有哪些?
我認為特斯拉在Robotaxi上在短期內沒有辦法帶來很大的成長性,而目前電動車又受到比亞迪(BYD)的競爭持續衰退,但特斯拉並沒有針對電動車做改善跟布局,很難在未來的競爭上拓展更多的市占率,對特斯拉來說都是潛在的隱憂。幾個角度分享:
1.新產品超厲害?
這次特斯拉的新品推出主要著重在Robotaxi。車子本身的設計相當科幻,除了外型具有科技感以外,內裝沒有腳踏板跟方向盤,還有一個大螢幕,讓乘客可以舒服的觀賞影片或是參加視訊會議。
此外,車內還放上自動清潔吸塵器,可以在客戶到站後進行清潔,看起來「非常智能」。最大的看點,應該是特斯拉的叫車App,未來的Robotaxi將加上叫車系統,整車賣3萬美金,比特斯拉的「Model 3」來得便宜不少,特斯拉也打算推出多人坐的車型,未來符合多人共乘使用。
2.失去客戶怎麼玩?
看起來,特斯拉Robotaxi一應俱全,整體功能看起來不錯。但是不見得吸引得到消費者。尤其是「叫車系統」為主的公司,如:「Uber」跟「Grab」。
首先,對叫車平台來說,使用Robotaxi可以取代司機,增加更多車輛投入在叫車平台上。但是對平台來說,原本司機加入Uber,平台只需要抽取佣金,並不需要負擔車輛的維修跟折舊。一旦購買Robotaxi,後續的維修跟損耗都會被特斯拉綁死,反而對於平台來說,共同開發自駕車會是最好的方式。
所以對於Uber來說,特斯拉不僅有車,更有叫車App,明顯就是Uber的競爭對手,那麼Uber還會願意花錢跟特斯拉買車?我認為不會!相反地,谷歌(Google)的Waymo完全以技術考量,目前並沒有切入叫車平台的打算,反而有可能成為Uber合作的夥伴。
其次,對於一般人來說,Robotaxi只能用自駕,不能在緊急情況下手動駕駛,這時候買特斯拉一般電動車,風險度比較低。
3.FSD接著賣!
我認為特斯拉推出Robotaxi,其實是為自駕系統在鋪路。因為目前的自駕系統要推展到「全自駕」不論是法規或是使用上仍然需要克服許多問題。
缺乏的是駕駛的「穩定性」,如果可以使用Robotaxi,帶來大量自駕系統的訓練,未來就有機會把「FSD」賣給更多的車廠,也就能實現特斯拉「純賣」自動駕駛維生的美夢了。
然而,如果開放Robotaxi上路,也必須開放Google的Waymo跟通用汽車(GM)的Cruise上路,到時候誰能獲得更好的大數據分析,還非常難說,不見得特斯拉會是最終贏家,我認為車廠反而會策略性的選擇沒有造車能力的Waymo,因為彼此不會互斥競爭。
4.電動車不玩了?
對於特斯拉來說,電動車現在是個燙手山芋,沒辦法再成長,但是短期內又不能丟掉,必須要等到全自駕系統銷售穩定之後,才能跟電動車說再見。以目前電動車的態勢,特斯拉應該是大勢已去。
以Q3特斯拉的銷售來說,是46萬3,000台,年成長6%,但是對標比亞迪(BYD)來說,比亞迪在第3季賣出110萬台,年成長38%。
主要的原因,比亞迪的價格跟利潤都比特斯拉低。比亞迪利潤5%,特斯拉13%這個顯著的差異以外,比亞迪在電動車的布局的確更加多元。
目前電動車的主流不單單是純電車,「油電車」又回到流行。所以在比亞迪的銷售中,油電車成長76%,而純電車只有成長3%,代表電動車的銷售跟成長性逐漸達到飽和,消費者轉向購買油電車。
我認為特斯拉並沒有打算在花心力在油電車,跟本身造車技術有關,將會在接下來幾年丟掉電車市場。目前機構報告顯示,特斯拉純電車在全球市場仍然第一,但是市占率從24%一路下滑到17%,而比亞迪位居第二16%,幾乎是平起平坐,特斯拉未來也很難維持第一。
結論》未見領先優勢
總結來說,特斯拉Robotaxi要商用還有一段時間,雛形比較像是外型亮麗的科技車,但是競爭對手存在Uber,不見得有領先優勢。
如果是FSD,在「B to B」上面會受到Waymo的競爭而且Waymo不會跟車廠競爭,反而是一大優勢。特斯拉應該是放棄未來電動車的演進了,純電車如果沒突破的話,油電車應該會被比亞迪甩開。
我認為特斯拉未來的模式仍然不明,電動車衰退,FSD仍然非常遙遠,短期不建議買入,因為自今年最低點已經上漲50%以上,股價目前已經合理偏高,抄底的時間已過,建議等待低點出現。
本文獲「黑麥先生的關鍵報告」授權轉載,原文:特斯拉的新轉機??
延伸閱讀
▶台積電持續攀登巔峰?財報透漏什麼重點?專家:明年表現可能更上一層
▶聯發科甦醒了?手機霸主財報正向成長、對手退出!專家:股價仍處於低水位
▶輝達股價持續創高!下一階段成長重心在消費市場,專家:台廠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