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走在路上,常看到行人或路上運動的人不是穿著耐吉(Nike)或是愛迪達(Adidas)的鞋子,而是另外一個新品牌,而這個新品牌正悄悄地在運動界占有一席之地。
這個品牌就是來自瑞士的「On」。從創立初期就主打專業運動跟科技化設計,所設計的鞋子強調運動型跟舒適性,很快地再熱愛運動的團體中受到瘋傳,也成為專業運動人士的首選。
前一陣子,「On」公布了今年度第3季的財報,看起來整體的財報持續成長,表現非常亮眼,毛利率也維持非常高的數字,相對於受到中國景氣影響的Nike,「On」的表現不減反增,未來也預估在中國市場會投入更多店面,加速中國市場的開發。
那麼,「On」到底有什麼優勢?可以在如此競爭的運動品牌中,搶到一席之地?甚至是取代Nike、Adidas在運動鞋中的地位?
我認為「On」的設計策略跟銷售策略很適合,目前剛起步的這個品牌,「小而美」的方式造就了精品化的路線,跟自己的獨特性,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特色。首先我想從幾個角度來做分享。
On的歷史
「On」是一個瑞士品牌,創立於2010年,原本強調舒適性的跑鞋,透過直接銷售給客戶,跑鞋如果有損壞還可以做換底的服務,讓品牌的便利性提升不少。
然而隨著品牌逐漸做大之後,「On」需要更好的管理,跟更多明星的加持。網球明星羅傑·費德勒(RogersFedera)l,就是「On」其中的股東之一,透過費德勒的加持,讓「On」除了跑鞋以外,更進入網球鞋的領域,目前與眾多網球明星合作,在頂尖網球選手的使用中已經超越了Nike。
On的特色
由於「On」是一個小眾品牌,無法像Nike這樣大量製造,所以並不容易從代工廠手中拿到便宜的價格,也無法一直推出「鞋海」的戰術,因此「On」選擇一條相反的道路。
減少產品品項!「On」創立初期只有專注在跑鞋,近期才加入網球鞋的領域,「On」推出的鞋款不多,但是確保獨特跟舒適,強調穿鞋的「腳感」大於花俏的外型。對於現在許多運動品牌想要把自己定為在「潮流」或是「潮鞋」的領域,「On」反而更像低調的「高檔」產品。
專注品質質量。近期,Nike的運動鞋被批評做工隨便,品質變差,主要的原因是為了壓低成本,提升利潤,但也因此失去了對「品質」要求的消費者。相反地,「On」專注在品質的舒適性,確保顧客的感受,所以即便廣告不多,折扣也沒有,仍然維持了一批死忠的粉絲。
On的策略
「On」在激烈競爭的運動品牌當中,找到自己存活的方式。獨特的銷售方式,加上品質有競爭力,我認為他不會像「露露檸檬」(Lululemon),成為潮流之後退去的品牌。
直接面向顧客。因爲「On」的品牌不大,拓店成本高。一開始「On」採取的是「直接面對消費者(DTC)」,透過網路販售的方式為主,直營店為輔,不僅可以降低門市的成本,也可以減少因為通路商的抽成,影響到「On」的利潤。「On」的利潤目前是遠遠高於同業,也成為Nike效法的對象。
定價固定不折扣。「On」的定價大約都在4,000元~6,000元上下,但是沒有任何折扣。價格在運動品牌中,算是中間水位。相對於有些品牌把單價拉到7,000元~8,000元的價格,再把賣不出去的產品進入outlet降價,「On」更採取的是把品質做好,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但也不過度販賣「消費情緒」,讓「價格」更貼近「價值」。隨然有可能大大減少了「瘋狂購買」但是也建立了對於「品質」要求的忠實粉絲。
On的下一步
目前,新運動品牌的加入,正在侵蝕傳統大廠的市占率,到2023年為止,傳統大廠Nike、Adidas、安德瑪(UnderArmour)、彪馬(Puma)的市占率只剩下6成左右。而新品牌的占比已經來到4成。對於「On」來說,會是一個很好拓展市場的機會。
中國市場。對管理層來說,亞洲市場目前專攻中國,因為相對於其他國家都已經有許多成熟的品牌,Nike在中國市場的衰退,或許可以讓「On」有機會切入。
明星代言。相對於運動明星,「On」開始跟藝人跟網紅合作,嘗試打開運動休閒這一塊領域,近期也推出許多運動休閒服飾,讓運動愛好者以外的族群也能夠喜歡上「On」。
On是個好公司?
「On」的第3季財報中,表現突出。首先,毛利率維持60%。相對於Nike或是Adidas的40%上下,「On」的毛利率一直都控制得不錯,主要得利於減少實體店跟不用通路商降低了成本,加上鞋款的控制,可以避免庫存過高。
其次,營收年成長30%,尤其是中國市場的翻倍成長,代表「On」的銷售策略,在中國避免進入到價格戰,反而對消費者更有吸引力。
第三,整體的現金流達到200多億台幣,而且目前沒有負債,這對於一個新創品牌來說,不會因為前幾年過度擴張到後期因負債累累而倒閉,「On」有更多的心力可以選擇品牌發展的方向跟策略。
最後,股價的部分,今年「On」股價已經漲了一倍,這1個月也成長了20%,的確是一個持續在成長跟發展的公司,目前沒有任何隱憂,唯一要注意的是估值過高的問題,本益比接近60,估值也達到6倍營收,相對於Nike的30倍本益比跟2倍估值,是貴了不少,必須特別注意。
結論》充滿動能的新創公司
總結來說,目前「On」還在成長期,許多策略都很穩健且收到不錯的效果,雖然品牌不大,但以新創公司的角度來說,仍然充滿成長的動能,華爾街給予的想像力也比較大,能接受高估值,未來逐漸穩定之後,才會進入同業的品牌估值,在此之前都還有許多投資的價值。
本文獲「黑麥先生的關鍵報告」授權轉載,原文:On:運動品牌的新巨人
延伸閱讀
▶科技股高速成長!Nike卻跑不動了?曾經的零售之王怎麼了?
▶悲傷不止於科技股!Lululemon為何毫無起色,運動品牌大廠怎麼了?
▶世界先進入股!漢磊有望脫胎換骨?碳化矽需求明年有機會回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