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買了房子,雖然買的只有1層樓,卻可以創造出2層樓的空間,會不會覺得很划算呢?「樓中樓」與「夾層」就可能就有這種效果喔!
不過,你知道這2種房子的差異在哪邊,在購買上又有什麼風險嗎?該怎樣識別合法的「樓中樓」,做一個合法的「夾層」呢?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樓中樓、夾層有什麼不同?怎麼分辨合法夾層,避開違章建築?
1.樓中樓
首先,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樓中樓」,當我們走進大樓內的房子,通常一個戶別就只有一層樓,但有1種房型,買一戶就是買下2層樓,還會用1個室內樓梯,把上下樓層相連起來,讓你可以自由地在2層樓的室內移動,看起就像是大樓裡面的小透天一樣,這種房屋類型,就是所謂的「樓中樓」了。
這種房屋類型,最常出現在社區的1樓,或是一些豪宅的頂樓戶,建商在蓋房子的時候,就會一起蓋好賣給你,因此在登記產權上,是2個樓層的坪數都會登記,其實就是一次買下2層樓的概念,坪數比較大,通常總價也會比較高。
2.夾層
那夾層又是什麼呢?想像一下,當我打開房子的大門,迎面而來挑高的客廳,抬頭一看,更高的地方還有1處像閣樓一樣的空間,有1個樓梯跟客廳相連,讓你可以爬上那個閣樓,看起來就像是挑高的房子多隔出了1層樓,這就是典型的夾層了。
這種「夾層」其實特別容易出現在市區的套房大樓。通常裡面實際的室內坪數幾乎不到10坪,但是房子會設計成挑高,挑個3米6,甚至是到4米2,裡面再隔出1個夾層,
這個夾層會設計的特別矮,沒辦法讓一般人正常站直的,而是需要稍微彎著身體走進去那個夾層空間。也因為這個夾層高度不太夠,所以通常會把夾層設計成臥室,放1張床跟1些矮櫃,就像是像是多出1個房間一樣。
夾層合法不合法?
如果「夾層」與前面提到的「樓中樓」一樣,是在建商施工的時候就蓋起來的,有登記成坪數來出售,基本上就會是合法的夾層!
但在實務上啊,許多夾層都是等房子完工交屋後,才進行「二工」,也就是建商二次施工,所改裝起來的,甚至是你房子買來後,自己找裝潢公司做出來的,夾層裡面的空間坪數,也沒有登記在權狀內,這種「夾層」就屬於是非法的違建了!
夾層的3大優點:更多空間、採光通風、檢舉風險低
夾層最大的優點之一就是可以增加室內可以使用的空間、提高坪效。現在小宅當道嘛,空間已經夠拮据,如果挑高的小套房,可以多出個4坪的小房間,能使用的空間就會很寬裕了。
而且因為有挑高的關係,這些房子的採光通風也會比較好,畢竟客廳一挑高,看起來的空間體感就完全不同了,整個室內都將更為開闊了。再者,如果是買來後,才找裝潢公司做夾層,沒有其他外人進到你家,其實也很難知道你家到底有沒有做夾層,被檢舉的風險相對較低,官方也很難查緝。
夾層和儲藏空間有什麼不同?
其實也並非所有後來做的夾層,都是違法!台北市就有規範使用高度在1.4公尺以下,不是永久建材,而且沒有樓梯能上樓。使用目真就是為了儲藏物品,官方基本上只會拍照列管。不過,也有人會利用這種方式,把夾層的樓梯做成非固定式,遊走在灰色地帶,個人是不建議這種做法!
如何判斷、挑選合法的夾層屋?
如果只想買間合法的房子避免麻煩,那又該怎麼判斷呢?可以用以下幾個標準來判斷:
1.不是二次施工
「夾層的施工」是與房子的主體一起進行的,使用的也是永久建材,而不是完工後、二次施工改造來的。
2.有被記入坪數
這個夾層的面積有產權,買賣時有被登記成坪數。
3.夾層面積
依照「建築技術規則」規定,夾層面積不能超過原本面積的1/3或100平方公尺,相當於30.25坪,如果超過了,則會被視為1個樓層,須要符合的規範就更多了。
上面講的這幾點,可以透過查看「建物登記謄本」、「使用執照」與「竣工圖」,確認上面有沒有標示「夾層」字樣,看產權狀況有沒有登記成坪數,就可以知道是不是合法的夾層了!
為什麼要限制我做夾層?
許多人可能會很納悶,房子就是我的了!為什麼卻還要這些繁瑣的規定?其實啊,1個建築物要怎麼蓋?可以蓋多高?都是需要經過審核的!如果房子完工,才去違法詩作夾層,原本的建築結構強度、耐重能承受嗎?消防安全能符合規範嗎?
更不要說這就失去容積管制的意義了,所以必須進行管制!雖然個人也認為小坪數大空間很吸引人,但買房子終歸就是要住得心安!要不要冒著風險,去買這些違法的房子呢?下手前,建議再多考慮一下。
本文獲「安怡聊房子」授權轉載,原文:樓中樓vs.夾層有什麼不同?怎麼分辨合法夾層,避開違章建築?
延伸閱讀
▶學區宅懶人包》額滿學校、明星學校怎麼進?專家:愈早設籍、愈有機會
▶新手買房必看!代銷、仲介、屋主自售是什麼?服務費通常落在「這個價位」
▶看屋前先了解!大樓、華廈、公寓該怎麼分?公設比竟是「這樣」算的!

小檔案_安怡聊房子
跨入不動產領域10餘年的洪安怡,以產、官、媒三位一體的資歷,全面剖析房市,現任房屋搜尋平台「樂屋網」發言人。
Youtube頻道:安怡聊房子
部落格:安怡聊房子
FB粉絲專頁:安怡聊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