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自學網
  • Smart自學網 財經好讀 輕理財:搶救爛理財 用金錢鼓勵孩子,卻變成利益交換?將行為分2類,善用不同獎勵培養價值觀
    輕理財 > 搶救爛理財

    用金錢鼓勵孩子,卻變成利益交換?將行為分2類,善用不同獎勵培養價值觀

    撰文者: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 更新時間:2025-02-19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關鍵字:

    理財 零用錢 價值觀 獎勵 責任

    無意間看到「陳幸如的教養地圖2.0」一篇文章,略有想法分享。

    身為父母,什麼時候該獎勵小孩、該用什麼來獎勵小孩,各方意見紛紜。

    文章中有一則小故事提到,平常媽媽以零用錢當獎勵,用來鼓勵小孩幫忙做家事,但某天自己不小心跌倒、東西散落一地,想請小孩來幫忙收拾時,小孩卻反問媽媽:「幫忙收拾可以有多少錢?」

    我滿常聽到「小孩幫忙做家事可以賺零用錢」的方法,也有考試前3名或單科100分可以拿獎金的方式。給錢,除了是一種獎勵方式,同時也可以訓練小孩儲蓄與控制消費的習慣。但像上述例子中,小孩反過來要錢的結果,我相信絕不是父母一開始獎勵小孩幫忙做家事的用意。

    用錢獎勵小孩,會不會讓小孩太早變得市儈?用錢當籌碼,會不會讓小孩習慣用錢當交換條件?未來有沒有可能,連用錢都叫不動小孩了?除了金錢,還能有哪些獎勵方式呢?

    進一步思考,當小孩在做這些事情時,是出於對家人的愛,還是認清這是自己的責任?又或是,只是為了金錢利益而做?父母想要與小孩建立的關係,到底是什麼?

    我覺得該篇文章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原則——為了避免獎勵變成賄賂,我們可以將孩子需要做到的行為,區分成「跟道德行為有關」與「跟學習技能有關」2類。

    如果是關於道德行為,或是本來就應該是小孩要做的自身責任,就不該提供獎勵,變成利益交換;若是學習技能或比賽,則可以用一些獎勵來提高學習動力,激勵孩子發展潛能。

    回到文章一開始的例子,小孩幫忙做家事,是一種應該要做的責任,還是學習一種技能呢?我覺得這沒有標準答案,端視你期望你的家庭價值是什麼——為家庭共同付出是應該的?還是有付出就應該有收穫?這完全取決於父母的決定,而父母做出的每個決定,都在建立家庭成員的價值觀。

    至於獎勵的方式一定要用金錢嗎?我認為口頭稱讚也是一種獎勵;此外,獎勵也可以是帶小孩出遊,讓小孩玩30分鐘的遊戲或看電視等,只要讓小孩做一件他喜歡的事情,未必一定要給予金錢。

    本文獲「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授權轉載,原文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零用錢怎麼給?其實沒有標準答案!理財媽咪建議這樣開始親子金錢教育
    男女平等,教育卻總是找媽媽?想讓另一半成為神隊友,從這3招開始做起
    訓練孩子經濟自主,怎麼開始?她分享經驗:掌握4重點,效法巴菲特雪球理財

    小檔案_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

    雨果以過去17年的生活理財經驗,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理財與投資觀點,希望透過分享與討論的方式與各位共同建立一個正確且可行的理財退休計畫。本文內容會包含股市投資、保險規劃、理財觀念、與商業想法。


    如果您想收到更多理財訊息,您可以按此: 訂閱電子報
    1 
    精選推薦
    6/29楊忠憲 掌握股市脈動!圖解多空趨勢型態 直播班
    課程好學 6/29楊忠憲 掌握股市脈動!圖解多空趨勢型態 直播班 你是否曾經遇過,發現一檔飆股時,股價已經漲上去了,想追卻又怕受傷害?結果等啊等的,股價卻一直不回頭,繼續狂飆向上,等到最後終於忍
    6/29楊忠憲 掌握股市脈動!圖解多空趨勢型態
    課程好學 6/29楊忠憲 掌握股市脈動!圖解多空趨勢型態 你是否曾經遇過,發現一檔飆股時,股價已經漲上去了,想追卻又怕受傷害?結果等啊等的,股價卻一直不回頭,繼續狂飆向上,等到最後終於忍
    5/25楊忠憲打破陷阱!消息面判讀核心技巧 直播班
    課程好學 5/25楊忠憲打破陷阱!消息面判讀核心技巧 直播班 你是否曾經遇過,發現一檔飆股時,股價已經漲上去了,想追卻又怕受傷害?結果等啊等的,股價卻一直不回頭,繼續狂飆向上,等到最後終於忍
    5/25楊忠憲打破陷阱!消息面判讀核心技巧
    課程好學 5/25楊忠憲打破陷阱!消息面判讀核心技巧 你是否曾經遇過,發現一檔飆股時,股價已經漲上去了,想追卻又怕受傷害?結果等啊等的,股價卻一直不回頭,繼續狂飆向上,等到最後終於忍
    特別企劃
    達人帶路,保單不再霧煞煞!
    達人帶路,保單不再霧煞煞! 達人帶路,保單不再霧煞煞!...
    不懼市場變動 資產穩健成長
    不懼市場變動 資產穩健成長 不懼市場變動 資產穩健成長...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