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會員登入 / 註冊
訂閱雜誌
熱門:
2015基金獎
財經好讀
基金
股票
房產
保險
輕理財
好生活
精彩書摘
數位訂閱
課程好學
實體課程
直播課程
線上課程
投資家日報
數位訂閱
出版品
雜誌
DVD
密技
特刊
叢書
投資觀點
一次搞懂收益成長
保單評選
熱門課程
熱門排行
人人學投資
股市大恐慌,手中持股該怎麼辦?
川普棒打台股,鴻海該怎麼辦?
國安基金宣布進場,戰績7勝1敗!
產業隊長:改變財富的三個決定!
Smart自學網
財經好讀
:達人開講
「領多少錢,做多少事」,你同意嗎?認真後輩自我懷疑態度,艾蜜莉這樣建議
最近跟一位後輩聊天,他跟我說,同事常常給他「金句式」的建議:「你太認真了啦!工作就是領多少錢,做多少事就好。」這句話聽起來有點道理,但仔細想想,似乎又哪裡不對勁。同事的資歷比他多1年,而且2個人的職務內容和薪水都差不多,他入職不到1年,工作雖然很累,但他覺得很有成就感,也從中汲取經驗,這段時間讓他成...
想要自組月月配息的ETF為自己每月加薪嗎?切記「高配息≠高報酬」,並在投資前先做2件事
每隔一段時間,台灣的股民總會流行起某些風潮,而這些風潮大多跟配息脫不了關係。遙想「古早」的年代,電信三雄、中鋼是股民們最愛的配息標的。後來改成流行存金融股,理由是金融股大到不能倒,又是特許行業,每年會有穩定的配息。...
當爸媽過了65歲,擔心父母發生意外狀況、醫療費用暴增⋯添購保險是好選擇嗎?
過去幾年的執案經驗發現,現代人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不再根深蒂固,所以孝養費已經不再是青壯年家庭的必要支出。然而,孝順父母仍然是東方家庭的傳統美德,平常不需支付孝養費的情況下,一旦父母遭遇一些重大意外,或是重大手術、住院,甚至慢性病治療等大額費用,勢必仍落到子女身上。小安與小虹是北上奮鬥的北漂族,已經...
每月只能存幾千元,好挫折…艾蜜莉鼓勵勿氣餒,負重前行與投資理財一樣重要
看到一則報導,是人力公司的數據,40歲以下的年輕勞工,平均存款只有13萬6,000元,其中有23.2%的人完全沒有存款。這個數字滿有趣的,有不少大大討論,怎麼可能會這麼少?我想是因為這個數據計算的只有「銀行存款」,如果把存款拿去買股票或房地產,自然就零存款了,但事實上,很多沒有存款的人,資產(股票、...
Smart智富月刊第317期
2025-01-01
預做4件事 迎接超高齡社會
預估從2025年開始,我們周遭每5個人就有1個人年逾65歲。隨著公衛環境的改善及醫療科技的提升,人們的壽命雖然可以不斷延長,但不一定代表能健康且自在活著。進入超高齡社會、當寵物登記數量大於出生人口登記的年代,到底該做什麼安排才能安享晚年?其實國內早就有幾個規畫,值得我們預做了解和安排:1.預開安養信...
別讓孩子出社會後才開始學理財!借鏡巴菲特,理財媽咪建議3點養出富腦袋
到了中年,聊天話題除了孩子,更多了健康和退休規畫。有朋友提到,家中長輩的遺產分配會告訴孩子,讓小孩們不會因為財產而反目成仇。這和2024年11月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股東會報告書內容相似,講到幾個值得現在父母學習的遺產分配方式,我將其歸納出3點:1.和孩子討論遺產規畫遺產的分配...
夢想與恐懼未來,都是珍貴的存錢動力!用錯方法恐更窮,10招培養理財習慣
無論是買房還是存退休金,除了投資不虧損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存錢。然而,對許多人來說,存錢並不容易,甚至是一種壓力。強迫自己壓抑物欲,犧牲自己與家人的生活品質,可能無法長久。最好的方法是改變價值觀,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與心理素質,讓存錢成為自然而然的習慣。1.夢想與恐懼的驅動力...
Prev
1
2
3
4
5
6
7
8
9
Next
活動快訊
【免費活動】Smart智富財經論壇
基金千百檔,市場回檔後我該買哪些?
多空皆可!楊忠憲投資心法大公開
好公司不怕震,耐心等待回檔良機
權證小哥當沖實戰心法【線上課】
最新國際股市與台股分析看這裡!
熱門文章排行區
鴻海面臨中美暴力關稅的「兩面夾殺」,該抱還是該逃?3重點評估
0050人氣狂漲破百萬!00878、0056地位不保?0050分割後有望拿下人氣王寶座?
美債債權人排名出爐,第一名竟然是這「國家」
0056最新配息金額1.07元、維持高檔!最新成分股、配息日、最後買進日一次看
00713配息1.4元、年化配息率逾10%?00713配息、選股邏輯一次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
隱私權聲明
。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
我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