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子業過去多半是「吃硬不吃軟」,硬體代工、製造能耐強,也能躍居為國際要角,但一說到軟體,卻長年是國外大廠的天下。
其中的關鍵,說來有點讓人不好意思。台灣過去在「智慧財產」上一直沒有努力耕耘,複製、揣摩別人的硬體產品很在行,但軟體需要高度創新與思考能力,仿冒不來,於是台灣最常出現的竟是盜版軟體。
就拿消費性電玩軟體來說,早期PC時代比較精緻的遊戲就來自日本,台灣的智冠(5478)、大宇資(6111)尚有一些代表作。但進入PS、Xbox遊戲機時代,台灣有能力代工硬體,卻沒辦法做出細緻的軟體。而Online Game(線上遊戲)崛起後,台灣廠商一開始也先從代理韓國產品切入,自行研發的能力仍嚴重落後。
其他和電腦較為相關的軟體,例如電腦內鍵影音播放軟體、安全監控器材的軟體、ERP(企業資源規畫)系統整合軟體、IC設計的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工具,台灣漸漸已有廠商冒出頭,但去年僅能算是景氣持平的一年,廠商獲利並無明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