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轉行前後收入有較大的差距,例如從一般行政、轉到收入不穩定的業務,剛開始的收入一定不如以往,收支無法平衡的時間會拉長,林鴻鈞表示,可先賣出變現性較高的股票或基金,來彌補收支差異。
如果沒有股票、基金等金融資產,接著可以考慮保單質借,來籌措預備金;或者也可以試著與銀行洽談,增加房貸額度。
除了短期的理財調整,較長期的子女教養計畫、購車計畫、退休規畫,也需要重新審視。劉凱平表示,理財規畫是一連串交易互換的過程,沒有辦法全要,完成理想轉換跑道的代價,可能是收入短少,那麼就要考慮是否將原本幫子女準備到研究所畢業的教育金,縮短到大學畢業;原本6年要換車,延至10年;55歲的退休計畫,往後延到60歲。
6. 與家人討論轉業造成的生活及經濟變化
轉業,如果是從收入較高的工作崗位轉到收入較低、甚至自行創業時,來自家人的壓力可想而知,特別是很多消費習慣都必須改變,例如取消每年的海外旅遊、孩子的零用錢減少……抱怨聲肯定四起。
所以轉業前一定要充分與家人溝通,讓他們了解你的理想,並尋求支持,並且攤開家庭資產負債表,尋求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平衡點,例如原本每年旅遊的計畫,變成2年1次;10年後的換屋計畫,可能要延宕為15年。有了共識,才能無後顧之憂。
7. 尋找新行業的歷練機會
為了將轉業的風險降至最低,轉業前最好想辦法與新行業互動。《轉業聖經》一書建議,轉業者應先嘗試執行臨時任務,以獲得經驗或是建立新行業的專業。這裡的臨時任務可以是臨時工、外包工作,或是兼差。
創業者則不妨小試牛刀,先以家人朋友作為測試的對象,了解產品接受度。跆拳道奧運金牌國手陳怡安喜歡DIY做手工皂,也是先在朋友的花店試賣,獲得顧客的肯定反應,之後才決定自己開店。
以上每個環節都考慮到、也切實完成,那麼,竭盡所能放手一搏吧!既然是深思熟慮的結果,轉業又怎麼會不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