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檔案_沈中華
◎學歷:華盛頓大學經濟學博士
◎經歷: 台灣金控(財富管理)調查專案負責人、政大金融系系主任;曾在北京大學、四川西南交大、天津南開大學授課,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荷蘭尼德蘭銀行、美國聯邦準備銀行聖路易分行及舊金山分行、香港金融管理局等進行短期研究
◎現職: 國立台灣大學財金系教授
我在教書的時候,我經常討論這3個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及作業風險,原因在於以西方為主導的巴塞爾協定對資本適足率(編按:自有資本占風險性資產的比率)的規範中,要求金融業要預防這3個風險。然而我最近發覺一個很難預防的風險,可稱之為「決策風險」,造成的損失不亞於上述3個大家認定的風險。
印入大家腦海中的第1個決策風險的例子,即是明基(2352)在2005年6月購併德國西門子手機部門。為了創造世界一流名牌,明基充滿了信心,認為文化不同不是問題,但沒想到購併之後,虧損連連,到了2006年9月終於宣布不再投資,飲恨而回,明基特別「強調」這不是決策不好的問題。
另一個決策風險可以2005年11月開始的雙卡危機為例。大家分析雙卡危機出事的原因,一開始偏向談銀行的徵審過程可能太草率,銀行行員在街頭巷尾就在推信用卡,是不當促銷;有的人也談持卡人過度花費,但較少人談整件事其實更像是一決策風險。在當時,下面的部屬只是奉命往前衝,他們不會抬頭看信用卡的發行是否已浮濫,因為那是老闆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