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以來,華碩(2357)動作頻頻,先與工業電腦廠商研華(2395)策略聯盟,再吃下網通廠亞旭(2366),前者受到法人肯定,後者則有質疑聲浪。
但兩次出招的意義都一樣:華碩積極為分家做準備,因為雖具品牌優勢,代工卻居相對劣勢,必先積極擴充代工業務規模,分家才有效益。
成長引擎不再,考慮分家
華碩在品牌上遇有強敵宏碁(2353),代工則有鴻海(2317),若想成為電子「一哥」,難度非常高,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積極思考分家的可能性,多位法人對此均表不意外。
因為華碩在既有的主機板、筆記型電腦、顯示卡、PS2、iPod等業務,成長已面臨瓶頸,如果不積極突圍,2006年的成長動能將明顯趨緩將無法避免。
施崇棠眼見宏碁集團分家後成效良好,以及鴻海集團垂直整併策略奏效,躍升民營第一大製造廠商,加上華碩品牌對代工業務的干擾一直存在,分家,似乎是可以積極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