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物料族群,無論是鋼鐵、水泥、塑化、航運,從2003年開始,走了近3年多頭。
最大推手當然首推暴起的中國需求,再加上各原物料廠歷經先前長期景氣低迷,關廠的關廠、減產的減產,在供應上也出現短缺。需求殷切、供給卻不足,造就原物料長達2年半的好光景。
不過,景氣差時,大多數廠商不願意再貿然擴產,造成供貨短缺;景氣一旦好轉,廠商們又急急忙忙想要增產,卻導致供應過多、價格滑落,也就形成景氣循環。
去年是原物料多頭第2年,眾多廠商都提出了擴產計畫。但是,今年上半年開始,因為全球產能陸續開出,各大廠都出現價格下滑、獲利衰退。在這樣的敏感時刻,還有哪些廠商持續擴產的計畫?此時的擴產,將對整體產業產生哪些影響?
王永慶擴產時機最準
最深諳擴產步驟、深謀遠慮的,當屬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王永慶從1992~2002年,投資了麥寮六輕,讓台塑集團領先同業,從2003年一直到2007年,都能享有一貫廠優勢。
去年完工的南亞(1303)EG三廠,剛好躬逢EG大行情,順勢成為亞洲第一大EG廠商。台塑石化(6505)的煉油廠,當初採用先進的Complex設備,提升成本競爭力,現在每桶平均毛利可達10美元,遠高於中油的4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