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股市在景氣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興起了「富爸爸效應」的炒作題材,其中鴻海集團的股票漲勢驚人。市場已經是極度渲染鴻海的效應,這對鴻海集團而言不見得是好事。投資人在追逐股價的熱潮時,還是必須認清公司的本質,才是股價長久的基石。
鴻海集團的經營能力及金融市場的認同感是相輔相成的。郭台銘和王永慶一樣,充分展現企業家的精神,不斷地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擴充版圖。對他們而言,企業的規模及經營績效都經過時間的考驗。尤其是王永慶,他在石化本業的歷久彌新,以及一步一腳印的紮實經營,讓他贏得許多台灣人的尊敬。
富爸爸效應有濃厚投機味
王永慶的台塑集團其實是一個規模龐大,可運用資源相當多的集團,如果台塑集團也是個富爸爸,那麼它絕對擁有養出許多富兒子的實力。但是台塑集團除關係企業的擴張,所以有台塑四寶的上市外,在金融市場的認知裡,台塑集團沒有被貼上「富爸爸」的標籤。
說穿了,富爸爸效應是金融市場的聯想,有濃厚的投機意味。它告訴投資人,某家上市公司有富爸爸靠著,所以將來這個富爸爸有可能輸送資源給兒子。既然股價是預期心理,自然會有買盤進駐,造成股價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