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檔案_黃嘉斌
經歷︰ 光華投信基金經理、統一投信基金經理
現任︰ 一銀證券協理、AAFM金融管理師
大概在一、二十年前,三商銀(彰化銀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一直深受投資人青睞。因為在當時的背景環境下,新銀行的設立受到管制,老行庫坐擁穩定收益,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尤其三商銀更因擁有官股的優勢受惠最大,且眾多分行位於精華地區,也增添豐富的資產題材。在穩定獲利支撐下,每年固定的配股、配息,著實吸引不少投資人。
但是,對這些長期投資者的殘酷現實,卻是在仔細計算近10餘年的投資報酬率後,得到的只有一個「慘」字可以形容。
還記得初入社會,向家裡「借」來投資股票的第一筆錢,就是媽媽放了快5年的中華開發(現已併入開發金,代碼2883)股票,總共有一張半(半張是配股累計來的)。媽媽語重心長的說:「這是當時以每股900多元的價格買的,希望你能利用這一張半的開發作本錢,把投入的資金賺回來。」天啊!當時開發的股價只剩下70幾元,這就是誤闖叢林的小白兔所付出的代價。
多年後,我終於在資本市場替媽媽「討回公道」,不過決策上卻是在拿到股票的次日,立刻賣掉轉戰電子股,幸好當時判斷正確,否則再經過10餘年到現在,開發股價就算還原權值(將除權、除息的差值還原),還剩下不到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