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正值壯年,身體一向健康,不料年初因為急性盲腸炎住院三天,當急診醫師安排他住院治療,因排不到健保病房,便詢問張三要不要考慮升等雙人房或單人房?張三當時不加思索,只想趕緊解決病痛,也沒詢問病房費,就直接住進單人房,休養三天出院後,才發現住院費用竟然要1萬5000多元。
而且,張三並沒有保醫療險,無法申請理賠,一場急症的代價,花掉他四分之一的月薪。
用醫療險補健保不足
國內第一張商業醫療險是在1967年推出,當時健保制度尚未上路。當1995年開始實施健保後,保險業者原本擔心會衝擊到商業醫療險的大餅,結果不然,市場愈競爭,反而產品愈分眾且多元,商業醫療險變化出更多不同的產品,例如長期看護險、終身醫療險等。
醫療險存在的價值,在於「補足健保不給付的費用缺口」。有就醫經驗的人會發現,在付了掛號費後,有時候還得付「部分負擔」或「特殊用藥」的費用,這便是健保不給付的部分。
健保不給付的項目還不只這些,像是指定醫師、日間住院、柺杖或助聽器等輔助裝置、齒列矯正手術、整型美容手術等,只要是非意外受傷需要這些治療的醫療行為,通通自費。而醫療險則能補足大部分因為疾病或是意外,而衍生出醫療行為的相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