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基金」的投資,在台灣已經有20年之久,投資人覺得只要把小錢交給專家,數年之後,就可以累積變成退休金、或是教育子女的資金。不過投資共同基金的受益人,從2000年最高峰的199萬人遞減到今年4月的176萬人。
為了更了解國人對共同基金的認識以及理財觀念,《Smart智富月刊》特別設計了基金行為大調查,調查時間是在今年4月1日到5月5日間,總共回收有效問卷1002份。
根據問卷調查資料顯示,投資基金以來有獲利的比例將近五成,兩成多的人則出現虧損,整體來看,國人投資共同基金成果還算滿意。投資基金的最大目的是,能夠好好享受富足人生,其次就是籌措教育子女基金。
買基金後,投資人最在乎「績效盈虧」
八成的投資人最關心的還是「績效盈虧」。基金絕不是「懶人投資術」,買了就放著不管,在景氣以及市場的輪動下,基金的報酬率也會隨之影響,投資人最好一季檢視一次自己的基金是否符合當初設定的獲利目標,以及投資市場的整體環境是否背離,以調整自己的基金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