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陷入矛盾,一方面賓拉登的恐怖攻擊使油價上漲,利率將要往上調高,美元也會升值,看起來物價蠢蠢欲動;另一邊,溫家寶宏觀調控降溫的效果顯現,工業用大宗原料的價格,紛紛從3月的高檔跌落,原來囤積的投機標的,現在成了斷頭賣出求現的燙手山芋。
如果景氣很好,導致有通貨膨脹的壓力,那各國的央行改採緊縮的貨幣政策,就勢在必行。可是,伴隨著原料都在跌價,何來的通貨膨脹?這不是矛盾嗎?
歷史上出現過類似的矛盾現象,在20世紀的70年代,世界經濟出現「停滯性通貨膨脹」,高漲的失業率與高漲的通貨膨脹同時存在。根據經濟理論,這兩種現象不應該同時存在。如果不景氣、就業困難,對於物資的需求就不高,所以價格應該往下;反之,景氣繁榮,大家不只有工作,賺錢還很容易,消費意願就會提高,當然就會推動物價的上漲。但是,同時出現失業率不斷提高,而物價也跟著升高,前所未見也。
通膨未死,還活得好好的
這個可怕的問題,讓引領風騷半個世紀的凱因斯經濟理論因此退下舞台。因為政府的財政工具,無法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原來被放在冷凍庫的古典經濟學派,復出江湖,自由學派的大師海耶克重新被注意到,並在1974年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