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往傳統的觀念是,退休後所得替代率大約是6~7成,也就是退休後的每月生活金能夠有退休前每月所得的6~7成就很足夠了。
但是,這個觀念現在有了新改變!根據專家指出,未來民眾退休後的所得替代率可能要高達1倍以上,退休後的日子才過得下去,也就是退休後的生活金竟然要比退休前的月所得還高,這對於正在準備退休金、或是根本還沒開始的廣大上班族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為何會有如此懸殊的結論?我們得從目前最常見的退休金計算方式談起,這個公式已經被擁有豐富實務經驗的專家所質疑,因為他們認為算式中的三大關鍵數字:「退休前的薪資」、「平均餘命」、「所得替代率」,其實都充滿了變數,因此往往也造成在民眾預估退休金時,發生以下3種情況。
Tips_退休金計算公式
退休金總額=預估退休當時的每月薪資×12×所得替代率×(平均餘命-退休年齡)
所得替代率是指退休後每月所得除以退休前每月收入所得之比例,所得替代率愈高,表示退休後可享受的生活品質愈好。
平均餘命則是指某個年齡層的人預期平均還會有多少年的壽命,根據內政部的統計,2006年國人平均餘命,男性為74.57歲,女性為80.81歲,因此假設預計55歲退休的男性,至少要準備20年(75歲~55歲)的生活費用。
〈情況1〉勞保投保薪資 無法反應退休前真實薪資 ING安泰人壽執行副總經理林順才首先指出,用退休前薪資收入來當作計算基準,風險太高,因為中途可能會遭遇裁員、轉職,使得退休前的薪資金額相對更難掌握,無法做為長達二、三十年理財規畫的計算基準。而且太簡單的計算方式,所得到的實際金額,也不足以應付退休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確定因素。
弘利投顧總經理劉凱平也補充,目前上班族有2個退休金來源:勞保老年給付與企業勞退金,前者給付是以勞保投保薪資為準,但是目前勞保投保薪資有上限限制(目前為43,900元),因此,當實際薪資超過投保薪資上限愈多的高薪者,未來勞保老年給付所能提供的所得替代率也就愈低。
此外,依照目前勞工保險老年給付和勞退金的年金給付(即將一次提領改為逐年提領)金額,都無法跟著通貨膨脹調整。退休後餘命愈長,這2項年金給付所提供的所得替代率將會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