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央行又宣布升息0.125%,自中秋假期過後,各銀行業者陸續反映升息,對於房貸戶來說,等於肩頭重擔又重了些。
如果銀行業者僅升息0.007%,每100萬元房貸,分20年期攤還,每個月要付的利息,將增加3元,1年增加36元;如果是300萬元房貸,每個月增加10元,每年增加120元。
金額看起來不多,但如果回顧過去3年,央行重貼現率累計調升1.875%,銀行業者調幅約為1%,房貸族每背100萬元,比起3年前,每個月要多付487元;如果是300萬元貸款,每個月等於多付了2,400元,總計20年下來,利率調升1%,房貸利息總共多出了4萬多元。
通膨壓力影響升息 房貸利率難降
民眾對於房貸利率的期待,就像女人的體重,總是愈少愈好。但從整體經濟面來看,台灣央行今年以來已升息3次,在油價創新高、颱風過後物價波動影響下,全年消費者物價年增率(CPI)亦將再向上攀升,通膨壓力讓央行仍有升息壓力,也讓房貸利率欲低不易。
升息對房貸戶最直接的影響,即是利息支出。
對於打算購屋的「準房貸戶」來說,就得預留升息空間,因為通常民眾約半年前就會開始蒐集資訊、各家銀行做比較,因此等確定要貸款時,可能會差距1至2碼(0.25~0.5%)。
在升息風潮下,到底要選擇哪一種房貸利率才划算?先來看看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房貸商品,包括傳統型「固定式利率」房貸(或稱「一率到底型」)、「2段式利率」房貸(或稱「前低後高型」、「階梯式」)、「指數型」房貸、「利率遞減型」房貸。如果再加上資金運用型房貸,又包含理財型房貸、抵利型房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