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個好觀念〉投資人會設定停利點出場,懂得入袋為安
問題4:如果你有定時定額投資基金,你會設定獲利出場點嗎?
問題5:你的獲利出場點大約是多少%?
投資人會設定停利點出場,懂得入袋為安 整體而言,48.1%的民眾會設定獲利出場點,有基金投資經驗者更高達54.2%。另外,有設定獲利出場點的民眾中,高達54.4%設在10%到39%之間,平均獲利出場點為25.8%。李存修對這樣的結果感到滿意,認為台灣投資人終於懂得落袋為安。
不過停利點的設定與執行真的不容易,彭金隆指出,調查結果發現,採用定時定額方式申購基金的受訪民眾中,回答會設定獲利出場點的比率占45.5%,回答不會出場比率占46.2%,兩者比率相當,意味投資人投資紀律仍待加強。
第1個差異〉一般人多以淨值高低,而非績效高低來衡量是否買進
問題6:如果有一檔你想買的基金淨值已到100元,你會買嗎?
一般人多以淨值高低,而非績效高低來衡量是否買進 問題7:如果有一檔相同類型新發行淨值10元的基金,你會不會重新考慮更換或買進呢?
一般人多以淨值高低,而非績效高低來衡量是否買進 一般人多以淨值高低而非績效高低來衡量,因此喜歡買新發行的基金,不願意買淨值高的基金;但基金達人則是看績效、不看淨值高低,只要策略沒問題,績效自然不輸人。
對於此種不理性迷思普遍存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彭金隆並不訝異。而若有1檔相同類型、新發行淨值10元的基金,有將近3成的民眾會考慮更換或買進;其中,有投資基金經驗的民眾,會重新考慮更換或買進的比率(40.4%)與不會考慮買進的比率相當(42.9%),顯然投資人較偏向價格考量而非價值考量。
李存修因此提醒,買基金不是買菜,不能以絕對的觀念,而須以相對的觀念來投資。舉例而言,淨值10元的基金,賺10%是賺1元;30元的基金,賺10%是賺3元,雖然投資人以同樣的錢買淨值30元的基金,獲得的單位數較少,但不代表基金的賺錢能力比較差,反而多數時候賺錢能力比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