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永康一家四口的年繳保費約40萬元,似乎,他們很重視風險。再仔細攤開他的保單分析:8成保費竟然是購買儲蓄險!
這下,我們才發現,岑家雖然用力賺錢、聰明花錢,他們在風險管理上卻出現兩大盲點:
1壽險保額不足。
他們夫妻的壽險保額分別僅300萬、100萬元,以其每年支出約80萬元計算,若天有不測風雲,其保額僅能支持其他家庭成員1至4年的生活。
2儲蓄險比率過高,資金運用效率低。
岑家,是多數台灣家庭的縮影。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精算處處長袁曉芝表示,台灣投保率已突破180%,平均每個人有1.84張保單,但平均的壽險保額卻只有80萬元。也就是說,如果不幸身故,遺族只能拿到80萬元理賠金。這80萬元,能讓一個家庭支撐多久,可以想見。
再者,台灣每100張新投保的保單中,至少有26張都是儲蓄險,比率偏高。
名詞解釋_儲蓄險
這是指期滿後可以一次領回的養老險,或是逐年可以領回保額一定比率的還本險。萬一繳費期間身故,則可以拿回總繳保費在扣除費用率後,以預定利率的單利或複利計息的帳戶價值。
(表1)400萬保額,怎麼保最划算? 為什麼台灣人偏愛儲蓄險、卻不懂得利用壽險尋求家庭保障呢?「我們沒時間理財,儲蓄險可以強迫儲蓄,保本且零風險,」岑永康說。他的妻子張珮珊更只有一張儲蓄險保單,其他保險統統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