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猶太人,做生意的方法總是與眾不同。當顧客問:「請問這鞋子多少錢?」猶太人會回答:「10元」,當顧客掏出10元要買一雙鞋子時,沒想到,猶太人竟馬上回說:「對不起,我說的是一隻10元,兩隻要20元。」
這個例子只是個笑話,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名詞都有約定俗成的定義,你不能任意更動,或明明已經談好,卻再去重新定義它。唯其如此,才不會天下大亂。猶太生意人將原本鞋子約定俗成是「一雙」的定義,改成「一隻」,才使究竟是一雙鞋、還是一隻鞋變成了笑話。
台灣金融界近年卻不時上演類似的笑話,頗有向猶太商人看齊的意味。很多銀行利用名詞另有涵義的情況,向客人強力推銷一些「新」金融商品,結果真的造成市場大亂。以最近話題不斷的「保本型」連動債為例,因其名為「保本」,照字面看,當然要能保住我拿出去投資的本金,例如拿100元台幣買所謂的「保本」金融商品,將來當然是要保證還我100元台幣,容我用較直率的口氣說:這解釋會有人聽不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