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已合作9年的標準普爾公司(S&P Micropal)將基金資料庫賣給全球知名的基金評級公司晨星(Morningstar),合作的對象也自然換成晨星。在晨星的技術指導下,今年,台灣基金獎的獎項內容與評選標準將與過去有所不同。
獲晨星4顆星以上商品 吸9成資金
晨星究竟是一家什麼公司?去年晨星才真正進入台灣市場,投資人對他們相當陌生,但根據《市場觀察》(Market Watch)的報導,投資美國共同基金的9成以上資金,會流入晨星所評級的4顆星以上的基金。
甚至基金經理人擔憂星級被降等,只敢按照晨星強調的「投資風格」,要穩定的標準來操作(編按:晨星獨有的投資風格箱,只要基金的投資風格有所改變,星等即被降級)。
去年12月跟晨星第1次洽談合作內容時,終於見識到,這位重量級夥伴如何堅持評級理念,從而讓我們能理解,他的品牌專業度與影響力是從何而來。
晨星台灣區頒10個獎 比美國多7個
相較於其他舉辦基金獎的單位,晨星頒的獎項真是少之又少。
去年,《Smart智富》月刊跟標準普爾的合作下,頒出27個類別,共61個獎項。但已經有20年頒獎歷史的晨星,在美國市場有上萬檔基金的情況下,卻堅持只頒出3個獎。分別是:國內股票型基金獎、國內固定收益型基金獎、跟海外基金獎。
「我們已經因應亞洲地區的狀況,在台灣頒出10個獎項了!」晨星亞太區總裁田勁飛來台灣跟我們洽談合作的時候說(編按:去年晨星頒出10個獎,今年預計頒12個獎)。言下之意,要晨星頒出像2007年一樣61個獎,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