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醫生,在傳統觀念裡,醫生是高所得族群,但是現在卻不是如此。我還在醫學院念書時,正好經歷台灣醫療體系的大變革,醫病關係改變了、醫療糾紛愈來愈多,另外,健保掌控整個醫療行為,醫生其實不再是高所得。
尤其等我自己變成住院醫師時,更明確感受到醫療環境的丕變。健保局不斷地在刪減醫療給付,因此別的行業薪水是逐漸增加,醫生的薪資收入卻呈現負成長,我的壓力很大。
我相信很多醫生和我一樣,努力工作,但是大環境的不確定,使得我心中對未來存著一股恐懼感。
這種恐懼造成我在財務和工作上深深的不安全感,因此我們家一直都維持雙薪收入,生活也相當簡單,不追求奢華的物質享受。另外,我們也害怕風險,我們夫妻對於薪水的運用相當保守,除了買保險之外,很少嘗試其他的投資理財工具。
我們夫妻倆1年要繳近50萬元保費,這些保險多半都是傳統保單,但是隨著我們對於保險商品有些認識後,才開始思考,買了這麼多保險,是否符合「錢要花在刀口上」的原則?是否每1張保單都能達到我們期待的經濟效益?我發現自己有很多年金險和投資型保單,都還在持續繳費,如果中途解約勢必會有損失,因此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對?
這些年電視、媒體開始討論退休的問題,這也喚起我對於自己未來退休金的憂慮,因為一般私人醫療機構的醫師,並沒有加入任何的強制性退休金系統。所以退休規畫都要靠自己想辦法。儘管我並不期待退休後要住豪宅,只希望有足夠的生活費用,讓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例如每週去醫院義診、去教會辦講座,但是我也不知道究竟該準備多少錢?
另外,我有兩個還在讀小學的小孩,我希望孩子可以追求自己的夢想,只要是他們所要的,我希望都能給孩子金錢上的協助,讓他們可以勇敢逐夢,所以我還想準備一筆「子女夢想基金」,但是我不知道自己的收入是否可以存到這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