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雜誌 > 現金王
訂閱雜誌電子雜誌
Smart智富月刊127期
谷底反彈,農產品價格大漲2成
全球鬧旱災 糧價長線上揚
撰文者:胡健蘭
2009-02-27
瀏覽數:4,304
去年12月5日以來至今年1月上旬,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小麥及玉米價格均出現近4成上漲幅度,統一期貨研究部協理廖朝正分析,每年年底到隔年年初(1月),農產品價格通常會出現一波反彈,然後再出現一波修正到2、3月後,接著另一波走升行情會持續到7、8月,之後,隨農產品開始收成、供給增加,價格會再下滑。
不過,受到中國旱災影響,1月中旬農產品價格雖然出現一波小幅度修正,2月馬上又見反彈,廖朝正預估,若是今年的氣候與去年差異不大,農產品價格上半年還是會維持在偏走升行情。
供需吃緊,產量難以穩定
但從長期趨勢看,除了缺水,供需長期吃緊,也會讓農產品價格長期走升。
《華爾街日報》去年底以「糧食危機」(Food Crisis)為題分析,即使2008年整年全球的糧食收成不錯,可是這並未改善全球長期農產品供需吃緊的情況。不少經濟學家並預測,2010年全球農作物消費量會超越生產量,屆時,如果國際原油價格回漲,玉米等能提煉乙醇的農作物,又會被轉做生質能源使用,讓糧價再度大漲。
全球農產品供需到底有多吃緊?根據美國農業部資料顯示,光是金磚四國中的中國、印度及巴西,自2000年以來,就出現明顯的穀物供需吃緊狀態,雖然俄羅斯的產量目前大於需求,但整體消費量也是持續上揚。
生產量無法迅速增加應付需求,加上穀物庫存低,美國農產品研究機構AgResource總裁巴斯(Daniel W. Basse)指出,只要出現水災、乾旱或者農害等意外,未來對糧價的衝擊程度,將比過去10年嚴重。
巴斯認為,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將愈來愈劇烈,因為農民會視價格來選擇要種植哪種糧作,尤其如果某種糧作售價接近栽植成本,農民就會轉種另種價格較高的農作物,這將讓原本的作物隔年出現產量不足,造成糧作產量不穩,加上天災,會讓糧價很難長期維持在平穩狀態。
如果您想收到更多理財訊息,您可以按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