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1》近5成受訪者希望能夠自己買房結果顯示,雖然有超過6成受訪者買房才是獨立的象徵,但是,自己名下有房子只有23.8%,目前住家人房子的則達56.7%,即使在自認經濟已經獨立者中,自已名下有房子的比重也只有39%。這就難怪有47.5%受訪者希望買房,因為能夠自己買房,才算獨立。
尤其在七年級剛入社會工作的人士中,高達50.3%希望買房。甚至在學的七年級中,有24.1%希望父母能以100萬元房屋頭期款作為給他們的禮物,僅次於占比最高要拿來做創業基金的38.7%,同樣顯示年輕世代的買房意願頗高。
調查報告 現象2》靠存錢改善經濟不獨立現況者僅7.6%
買房既然是經濟獨立的重要象徵,但是要達到得做哪些事?優先順序又如何?自認經濟不獨立的社會人士中,最多人希望透過投資來改善現況,其次是兼差,找份穩定工作只排到第3名,要靠存錢來改善更只有7.6%,只排到第6名。
政治大學商院教授周行一相當不贊同。因為既然大部分經濟無法獨立是因收入不高或不穩定,第一優先應該是找穩定工作,有了工作收入後,必須努力減少消費增加儲蓄,行有餘力才是考慮兼差或投資理財。周行一強調,投資理財是要獲得合理投資報酬率,讓所得能夠保值,只想靠投資理財來改善財務狀況,不但風險大,更無法達到增加財富的目標。
調查報告 現象3》超過6成受訪者沒有記帳習慣
記帳是成功理財第1步,在受訪的社會人士中,有50.7%表示每月會固定投資理財,但是卻有63.3%沒有記帳習慣,顯示大部分人會投資理財,卻不記帳。實踐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助理教授彭金隆指出,記帳某種程度反映人們的自律習慣,因為記帳者中高達8成的人會分析自己的花錢紀錄,並想辦法節省,不記帳,自然不知道要如何降低支出,增加存錢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