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02年開始推出投資型保單,正好是全球股市多頭的起點,從此連漲6年。然而,去年下半年開始急速下跌,不但原本的獲利都被吃掉,從最高點跌到低點的虧損率高達7成,投資人損失慘重。
面對這種情況,保戶不免抱怨連連,有的是因為當時業務員銷售的不當話術,讓人誤以為穩賺不賠,有的保戶則是因為購買投資型保單的目的不清,規畫不符需求……。無論如何,當投資熱潮退去後,很多現象才一一現形,對保戶來說,恰巧可以重新釐清購買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從業務員的處理,一窺他們的服務與專業度。
宏利人壽資深處經理蔡淑娟表示,這段期間每個業務員要處理的客戶狀況不同,有的客戶是一次躉繳保費,結果本金只剩下3成,表示未來成長率要300%才能回本,虧損情況這麼嚴重,怎麼可能沒有埋怨。
如果當初是一頭熱買了保單,保戶現在可能需要重新釐清自己購買投資型保單的目的,是為了保障、投資,或只是因為人情?而目前這張保單的規畫又是否符合你的需求?就算是基於人情才投保,現在帳戶裡的錢莫名其妙變少了,也該檢視自己對這張保單的期待是什麼了。
而另一方面,蔡淑娟表示,從業務員這段期間對於客戶問題的處理,正好檢驗他們在專業和服務上的素質優劣。保戶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指標來檢查自己的業務員是否夠專業、夠負責。
情境1 面對你投資虧損的恐慌
指標(1):好的業務員用「長期投資」的眼光安撫你的情緒,而不是用「解約」打發你的抱怨
專業度不夠的業務員會害怕面對自己的客戶,有的業務員甚至不敢接聽電話,讓客戶找不到人而火大要解約!有的業務員在面對客戶憤怒提出解約要求時,因為不敢堅定的說服保戶,而眼睜睜讓保戶做出最不利自己的「解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