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是如何成為愛情的信物?要知道這個答案,恐怕要追溯到西元前中南美洲第一個發現巧克力的阿茲特克民族。當時,貴族宮廷就知道把巧克力當成國王的春藥,尤其是國王臨幸前,總要喝上幾杯巧克力。
後來,西班牙人將巧克力帶到歐洲,一度還被西方的傳教士視為禁忌,認為巧克力會挑動情慾,使人產生罪惡感。
但是,巧克力的美味豈是這樣就能被人遺忘。歷經工業化時代,巧克力被大量生產,再度與愛情畫上等號。這一回是為了商業需求,但是這種假面愛情,還有真情的成分在。經過醫學證實,可可豆中的苯乙胺(phenylethylamine),的確能夠讓人有戀愛的感覺,使人快樂,暫時忘記憂傷。
可可豆品種 牽動風味層次
巧克力簡單分為3類: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和白巧克力,其中,以黑巧克力的風味最華麗多變。為什麼黑巧克力會產生如此複雜的味道?
回溯到源頭,可可豆主要分為3個品種,最珍貴罕有的「Criollo」品種,僅占可可豆總產量的5%,而且只產於印度洋一帶;最普遍的「Forastero」品種,占可可豆市場8成以上,主要產地在巴西與象牙海岸;「Trinitario」品種則是前兩者的混合種,主要產地在中南美洲。
可可豆收成後,必須再經過烘乾、混合、發酵、研磨、加熱、攪拌、均化、熟成、冷卻、灌模、乾燥,才能成為巧克力,運送至各地,行銷全球。
可可豆的品種、產地,是牽動巧克力的基本變因。例如,法國品牌使用產於馬達加斯加島的可可豆,所製作出來的巧克力,最大的特徵就是有著明顯而迷人的果酸,例如Michel Cluizel品牌的「Mangaro莊園」巧克力,以及法芙娜品牌的「曼特尼(Manjari)」巧克力。
此外,義大利品牌Amedei最富傳奇性的「Chuao」巧克力,其可可豆來自夢幻產地、稀有的Criollo可可品種大本營——委內瑞拉Chuao莊園,其餘味特別悠長,前中後味的變化也很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