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雜誌 > 先賺股再存房
訂閱雜誌電子雜誌
Smart智富月刊138期
從小開始學習,長大後收入比沒學過的人多160萬
理財是教出來的
撰文者:林正文
2010-01-27
瀏覽數:26,433
股神巴菲特在11歲時,拿著累積的儲蓄,買了生平第1張股票。今年19歲,就讀台大電機系二年級的張博勝,也是在11歲那年,做了人生的第1筆金融投資,在爸媽引導下,他買進第1檔共同基金。
這筆投資本金,來自父母刻意的機會教育,當時張博勝通過全民英檢檢定,父母決定給他10萬元獎金,「當作是靠努力充實知識賺到的資本財,」張媽媽說。家庭會議上決議,這筆獎金不可以隨便花掉,只能用來「投資」。至於投資什麼,張爸爸建議他參加海外遊學團,等於增廣見聞,投資自己;張媽媽則建議,拿去銀行買基金,嘗試金錢投資。張博勝選擇了後者。
一個11歲的孩子,主動放棄人人羨慕的出國遊學機會,選擇買基金,乍聽之下令人不可思議,其實,回顧他的成長與學習經歷,早就有跡可循。
小學就有金融卡和存摺 別人想玩樂,他想定存生利息
從小,爸媽要求他每年收到長輩壓歲錢,不用上繳給爸媽,可以存到他自己的帳戶裡,所以他在小學時,就有自己的金融卡和存摺,專門拿來存壓歲錢,「每年銀行都會給我利息,所以我知道隔年再存新的壓歲錢進去時,會發現『大錢生小錢』。」
張博勝回憶道,當年同學討論壓歲錢要拿去買哪一種新款的遊戲機或是mp3隨身聽時,他卻忙著用簡單的乘法來計算,如果這筆壓歲錢拿去存定存,會再生多少利息。
除了儲蓄投資的本金,張博勝也很清楚「知識就是最大的資本財」,這是媽媽從小灌輸他的想法,因此他經常利用銀行的冷門時段,找理專問各式各樣的問題,然後,再把從理專口中收集的資訊,到網路上去做更深入的比較分析。
尤其寒暑假時,當同學用線上遊戲來打發時間,張博勝卻掛在網路上,看各式各樣的投資討論區,或是到3C網站、資訊展場,看看下一波明星電子商品是什麼,然後再上網尋找製造相關產業的股票,準備尋找新投資標的。
如果您想收到更多理財訊息,您可以按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