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改革人民幣8,500億元(約合新台幣3兆9,700億元)商機,台灣醫療器材業者誰能賺得到?答案是國內醫療器材龍頭製造商太平洋醫材(4126)。
「泡麵可以不吃,但醫生不能不看」「這個世界上有兩個產業是風險極低的行業,一個是棺材業,另一個就是我們(醫療耗材)。」太醫總經理鍾仁在接受《Smart智富》月刊專訪時如此說。他認為,中國的醫療商機力道之龐大,可媲美食品產業,因為「泡麵可以不吃,但醫生不能不看。」
小檔案_鍾仁
出生:1945年
學歷:政治大學銀行系
經歷:民航局專員專員
現職:太醫總經理
在他眼中,未來醫療器材產業在中國市場的爆發力,要比康師傅等食品內需股更值得期待。
太醫3大主要產品為醫療耗材、醫療儀器與醫建工程,過去,收入大宗為醫療院所的儀器布建,10年前開始轉型將高毛利醫療耗材列為主力產品,現占太醫營收有8成以上。
營運爆發力強勁 獲利每4年成長1倍太醫不僅是中國醫改概念股,同時業績也穩定成長,過去8年來獲利平均每4年成長2倍。太醫的營運也從去年起展現強勁的爆發力道,在中國跟美國兩大重要市場今年的營收目標雙雙成長50%以上,搭配毛利率維持40%高檔,法人看好今年每股盈餘將成長達5.64元,比去年成長22%。
獲利能持續成長,關鍵在於產品的市場區隔,鍾仁說:「我們以台灣為基準點,比台灣落後的國家以自有品牌搶攻市場,歐洲、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就做ODM(編按:設計代工)。」在美、中、日三個重要市場當中,鍾仁最看好中國市場的成長力道。
鍾仁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來自於醫療改革帶起的商機,從一開始進入中國市場,鍾仁便打定主意以自有品牌打下這塊市場,並且在拓展策略上,先求廣度再求深度,亦即先尋求擴大覆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