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檔案_蕭碧燕
◎學歷:淡江大學管理研究所
◎經歷:安泰投顧理財諮詢部副總、彰銀安泰投信企劃部及壽險通路副總、國際投信企劃部經理、光華投信企劃部經理、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第四組、淡江大學講師
◎現任: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祕書長
一年一度由晨星(Morningstar)技術指導的「台灣基金獎」得獎名單出爐了,這次我們看到台灣基金經理人表現不俗,擊敗國外基金經理人的案例明顯增加,這點是相當值得高興的。這次我們就來探討如何從得獎基金中挑出適合投資的標的,此外,「團隊獎」鮮少被注意,這次我們也要特別介紹今年基金團隊獎,因為這個獎項可以協助你選出好的基金公司。
首先,談談個別基金獎項,其實晨星和《Smart智富》月刊在挑選基金時,評選要件除了績效考量之外,基金風險權重其實是很高的,它並不是完完全全看績效。
一般挑基金大多是從績效來挑選,如3年、2年績效等,比較少參考風險係數。例如大家常用的「4433法則」,在挑基金的過程中鮮少提到風險,純粹是績效考量,這樣的基金挑選方式跟「台灣基金獎」的挑選方式有什麼樣的區別?其實可以稍微探討一下。
有時投資人會覺得「這檔基金不是有得獎嗎?為什麼績效不突出?」要知道,可能這檔基金單一年度績效不特別突出,但因風險控制得非常好,所以它也會得獎。另外有些基金可能短期績效非常好,但波動風險太大,因此沒有拿到獎,這類型基金就不會出現在得獎名單中,所以投資人對於基金獎怎麼挑基金,要有正確認知。
如果從一個投資人的角度出發來看「台灣基金獎」,平常我們選基金時都是從績效下手,如果你常常在買的基金原本就只看績效,而又常常在得獎,應該是檔績效好、風險控管也好的優質基金。
但是,如果你常買的基金績效很好、波動也很大,但沒有名列榜上,那可能就要回頭檢視基金的風險控管問題。我常說,篩選基金要依序從長期績效看到短期績效(如5年、3年、1年、6個月)去過濾,投信投顧公會長期以來推動用「定期定額」買基金,比較強調的是選擇績效相對好的基金,鮮少談到風險部分,那是因為定期定額的買法就是降低風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