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有停利,加上他當時看到研究報告,預測美國房市相關證券化商品的價位過高,恐有修正之虞,「由於房市是經濟火車頭,所以若它下滑,整個金融市場也會跌。」於是,2007年停利後,他就不再進場,在次貸風暴發生前,停利部位達8成之多,剩下2成則到2008年初全出清。
由於當時市場對次貸後續影響的看法分歧,已賺到錢的林汎,不像以前急著再衝,他覺得既然方向不明,寧可保持空手,這一空手,反而躲過了接著而來接著而來的金融海嘯。
方向不明寧可空手,不再急著衝
果然躲過金融海嘯
2008年底,當投資人還處在股市崩盤的恐慌中,林汎則從FDI、M1b等數據,看到台灣有大量資金流入,有兩岸題材,再加上台股已重跌了4,000多點,極有投資價值,決定再次「危機入市」。
久違台股的林汎,選股仍採價值投資,「老實說,在當時,績優公司幾乎股價都慘跌,選標的並不特別難,難的是必須克服當時恐慌的氛圍,在這一點,我算很有經驗了。」他說。而這一次操作台股,林汎採取以下步驟和原則:
1. 選股:挑選本益比(P/E)低於10倍、業績良好,具中概收成概念的股票。
2. 進場:採分批原則,第一次建立30%~50%部位,至少分3次才買到100%;一個月內建立完整部位。
3. 出場:主要判斷依據有兩個,1.達到獲利滿足點,通常是30%~50%;2.當初買進的理由是否已實現,例如如果是因為看好業績會好轉,當最新一季的財報公布結果符合預期時,就立刻出場。股票出場的原則與進場不同,最好一次出清。
在這操作原則下,林汎在2009年大賺1倍多,加上他在2003年趁房價低檔,強迫自己置產而買的房子大增值,身價已逼近千萬元。
同樣是30歲出頭的年紀,別人可能還急著賺大錢、不顧風險;但林汎因為提早理財,累積了14年的豐富經驗,他比別人更了解市場與金錢的運動規律,而能穩穩賺錢。以退伍至今的理財紀律與操作績效,林汎有信心,在40歲以前,將資產累積到3,000萬元以上,提前達到退休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