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私校退撫新制的自選架構,會仿效香港強積金,也就是先提供各校不同的投資計畫,初步至少會提供風險程度低、中、高3大類投資組合,讓私校教職員從中挑選適合自己的組合。
而對於不知該如何選起、甚至不想選的教職員,則特別設計一個風險程度最低的預設基金組合,投資標的將是以固定收益為主,例如以定存、政府債為主的基金,而預設基金也仿效勞退基金,提供2年定期存款利率的保證收益。
不過,台灣私校退撫新制所參考的香港強積金,到底這些年在香港實施的成效如何?宏利投信董事長李豪,自2000年起就在香港工作,由於同集團的宏利人壽是香港強積金第二大資產管理公司,他也見證了強積金成立到實施的過程。
香港經驗繳出亮麗成績單「一開始,也有半數的香港民眾不認同強積金的自選方案,擔心根本無法創造投資效益。」李豪說,但這些年下來,投資人可以依照自己的年齡、距離退休準備的時間和風險承受度來選擇基金,投資績效並不會和市場波動脫勾。
事實上,從香港強積金局的統計資料顯示,過去一年成分基金中的股票類基金(成分基金裡其他5類為平衡型基金、保守基金、債券基金、保證基金、貨幣基金),平均報酬率是52.8%,如果積極型的投資人選擇高比重的股票型基金,那強積金帳戶的獲利更高。
反觀國內由政府操盤的新舊勞退基金,去年儘管努力打拼,創下績效13%的歷史新高,但比起香港開放自選的成效,仍有要努力的空間。
有沒有開放自選 績效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