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股除權息交易當天,開盤價就必須把配發的股利扣除,因此價格會向下修正,導致股價會和除權息前一天的收盤價產生「缺口」,這個「缺口」未來能否填補,將是你參與除權息是否獲利的關鍵,通常分成兩種狀況。
至於價格缺口需要多久時間才能填補?通常會受到市場行情的影響。如果遇到股市大行情不好,價格持續下探機率高,缺口愈大,投資人要承擔的風險愈高;相反地,如果行情反彈,價格缺口填補時間就會縮短。
狀況1.股價上漲填補缺口:稱「填權」或「填息」
即在除權息交易日後,股價上漲大於除權息參考價。以2009年燦坤除息1.5元為例,在5月7日除息前一天的收盤價為27.15元,除息當天,開盤就要扣掉1.5元的息值,開盤參考價為25.65元。之後燦坤股價逐步上漲,這段過程叫「填息」。且燦坤股價在5月19日,就漲到27.35元,股價將除息交易後產生的價格缺口完全補齊,則稱為「完全填息」。至於除權配發股票股利,亦是相同道理,只是稱為「填權」。
一般而言,只要股市行情後市看漲,個股通常都能填權息,即使大盤不佳,但是投資人看好特定公司未來獲利能力時,個股照樣能完成填權息。對投資人來說,參與除權息的股票如果能完全填權息,則到手的股利等於完全零成本,這時才算真正賺到股息和股利。
去年5月6日,燦坤除息前收在27.15元,隔天開盤參參考價為25.65元。5月19日收在27.35元,已完全填息25.65元。5月19日收在27.35元,已完全填息
狀況2股價下跌無法填補缺口:稱「貼權」或「貼息」
如果除權息交易日後,股價開始往下跌,距離除權息參考價愈來愈遠,就叫做「貼權」或「貼息」,投資人雖然股利到手,卻必須承受價格下跌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