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投資1檔基金10萬元,期間1年,手續費(一次收取)1%、管理費(年費)1.5%,便須付出手續費1,000元、管理費1,500元,共為2,500元。換句話說,這檔基金的投資報酬率至少得3%以上、讓你賺進3,000元,才足以涵蓋成本。若1年報酬率僅為5%,賺進的5,000元扣除這些費用後,等於只賺進2,500元,是否該買這樣的基金,心裡有底。
Tips_手續費高低也會影響基金績效
根據晨星(Morningstar)的研究發現,基金的收費結構與未來的報酬表現有明顯的相關性,通常收費高的基金需要有更好的表現,才能回應投資人的期待,為求表現,操作上可能偏向積極,結果反而容易提高投資風險。
因此,晨星在評估一檔基金時,除了績效外,基金收費(Price)也是重要的質化指標之一。
績優基金若收費稍高 還是值得買進 知名基金投資部落客「基金小媽」表示,她可以認同買基金支付手續費、管理費等費用,「就像買門票一樣,付了才能投資這檔基金,是必須要付的成本。」但是,最好不要「還沒賺到,就先賠。」因此,她進場前會先計算要付出的成本,每一檔基金的手續費、保管費在公開說明書、財經網站上均有揭露,其實資訊並不難取得。
此外,基金小媽還會留意各家銀行手續費的最低門檻。這是一般投資人最常忽略的細節,很多銀行基於行政成本考量,會訂出手續費最低收取金額。
例如,某銀行規定基金手續費率為1.5%、手續費金額不足50元時以50元計,若你定期定額投資3,000元,依照手續費率計算,金額應為45元才對,可是礙於最低門檻,你每次扣款都還是得繳50元。在此情況下,與其讓銀行多收、把錢白白送人,不如提高投資金額,以免吃虧。
不過,有業者私下透露,未來就算明定要揭露相關費用的資訊,業者還是能找出規避對策。基金小媽最近就遇到一例,許多銀行、投信都在推零手續費或手續費折扣的優惠,她的一位朋友正想趁中國股市大跌進場,理專就推薦一檔零手續費的基金,結果買進後表現並不好,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檔新成立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