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教授任教於國立大學,辛苦栽培兩個兒子到美國讀書,希望兒子能克紹箕裘,以後也當教授。為了讓孩子專心讀書拿博士學位,他要孩子別花時間打工,所以全額提供學費及生活費,結果,從碩士念到博士,兩個兒子6年在美國,吃住學費就花掉老教授1,200萬元的積蓄。
如今,兒子雖然學成歸國,卻懶得找工作。張教授私底下透過朋友,企圖幫孩子在大學裡謀個職位,沒想到兩個兒子知道後竟對著老爸吼說:「幹嘛要工作?你不是留了幾間房子給我們,只要把它們出租,靠租金就可以過活,何必辛苦工作?」
你或許以為這只是張教授個人把孩子寵壞的個案,那你就錯了!因為台灣「尼特族」現象已經愈來愈普遍。根據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周玟琪的研究報告顯示,2009年台灣15~24歲年輕人已有高達12.3%,也就是約有42萬人能工作卻未工作成為尼特族,亦即啃老族,靠啃食父母財產生活。
名詞解釋_尼特族
尼特族(NEET)是指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的一群人,年齡介於15歲到34歲;這個新興名詞最早現在英,是指結束義務教育後,既不升學也不工作,也不參加職培訓的年輕人。
再看行政院主計處5月份公布的最新報告,台灣15歲到24歲的失業率為12.38%,約10萬6,000人,是10年前的1.12倍。
待業超過4.5個月 就是一種警訊針對類似現象,《Smart智富》月刊與Yahoo!奇摩理財網合作奇摩理財網合作理財網合作調查,在1,633位受訪者中,有64.7%受訪者表示家中小孩從學校畢業後賴在家中,其中,賴在家中1年以上者竟逾44%。
孩子賴在家1年以上者逾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