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過去的專欄裡,提到很多風水知識的辯證,但時下風水術有個最受人爭議的部分,就是開運或化煞的擺設,其具備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其實,不管是從過去風水文獻或者先賢所留下的口訣,絕少看見開運或化煞物的使用。因此,風水術中,使用開運化煞物的習慣,應該是沿襲自古代巫覡儀式中所用到的法器,漸漸地演化成民間信仰;例如廟宇中的雕樑畫棟、奇珍異獸,那些原本用來護衛神明的雕刻,就被賦予了一定程度的神力。
另外,道教中的符籙之術,用行雲流水般扭曲的文字以為天書,也是一種過去文盲比例過高的環境中,用知識震攝的手法。
宗教力量、民間傳說 為開運化煞物賦予神力
風水術中開始大量運用到開運化煞物的時間,由來已久,可以推估到漢朝以前,但未必和風水術有必唐太宗因戰殺戮太多,入夜後聽到門外有鬼魅呼喊,導致噩夢難眠;復有大將秦瓊與尉遲恭戎裝守衛宮門呼喊之聲才停歇,這種活靈活現的故事,使得日後門神造型,幾乎都以秦瓊、尉遲恭為主流。
但從宗教功能沿襲而來,真正與風水術關係較為直接密切的時間,可能一直到清朝才大為流行。尤其是清朝沈竹礽推廣的玄空紫白飛星術中,大量運用到五行相生相剋的概念時,任何一個位置只要五行的關係不平衡,就可以嘗試用其他人工的布局,達成調和的目的。
像是五行中的金不利,則可用水來洩化;火不利,則可用土來洩化;水不利,則可以用木來洩化;土不利,則可以用金來洩化;木不利,則可以用火來洩化……等。如此五行的概念,就衍生出以相關材質的擺設,搭配吉利或意象上具有鎮壓或平衡效果的圖像,來達到風水開運鎮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