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9月14日火速宣布,台灣人投資單一境外基金上限從9成調降到7成;原本市場以為這是針對在台灣募集高達新台幣3,100億元的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的「聯博條款」,但宣布停賣的13檔基金中,卻未見該檔基金,主要是因為該基金擴大在其他市場的募集,分母變大,因此降入7成的警戒線內。
但投資人最想了解的問題有二,其一是「台灣人投資超過7成」的境外基金,會有風險過度集中在台灣投資人的問題嗎?其二,備受追捧的聯博高收益債基金,是否有大家看不到的問題呢?
先看第一個問題,最近銀行理專不斷被客戶追問:台灣人過度集中買一檔境外基金,到底是不是一種風險呢?「基金教母」投信投顧公會祕書長蕭碧燕指出,金管會對境外基金監理較寬,對境內基金監理較嚴,當台灣人買一檔境外基金比重過高時,該基金形同是「境內」基金。因此,金管會為了保障投資人,可以有兩種做法,一種是要求比照境內基金來監管,另一種就是限縮台灣人投資比重來保護國人,目前採取的方法則是後者。
長期研究金融商品的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則持不同意見,他認為金管會政策來得太突然,「國內投信發行的基金不也是100%都是國人投資?為什麼要特別管制舶來品?」
朱岳中也質疑,金管會14日當天還說要跟盧森堡及愛爾蘭協商簽訂「同步監管協議」,簽訂後國人投資這兩地註冊的境外基金可不受限7成、放寬到9成,但這次被公布的超限停賣基金中,有一半在兩地註冊,現在調降、之後又要調高,不是很反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