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從觀念開始糾正。是不是上好學校,畢業後能不能進大公司,與會不會發財是兩回事。我會重讀這本書的緣起,就是小孩今年基測成果不如理想,親子深度討論日後發展與努力方向時,回憶起當時這本書帶來的啟發。
如果學校與大多數家長規畫的路線不是最佳途徑,那該怎麼走才能致富?清崎先生細說他自己的學習過程,推翻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破題,呈現被荒草掩飾的金光大道:金錢不是真實的資產!窮人和中產階級為金錢而工作;富人則創造金錢。當然,現在我們知道這個「創造」,不是搶央行的工作來自己造錢,而是擁有不斷吐錢的賺錢機制。
年輕時不被房貸捆綁
投資、移居機動性更高
清崎創造一張圖表來顯示一般人認知的資產與富人認知的差異。一般人,包括很多理財書籍、刊物,都把有價值的物品當成資產;清崎說這是錯的!是不是資產,要看這東西能不能帶來現金,如果不行,那就不是資產,甚至是負債。他認為,包括他當教授的爸爸,都沒弄清楚這件事,導致一輩子擺脫不了貧困的生活,成為為金錢工作的奴隸。
汽車是資產嗎?會計師說是,別的書也這麼說,原因是再爛的車, 都可以賣點錢。清崎先生說:NO!除非你是開計程車、大貨車的職業駕駛,車子能為你帶來收入,否則擁有車子表示你擁有負債而非資產。因為在真實世界裡,擁有車子,你要付停車費,使用的時候有油錢、過路費等費用,時間到了要繳稅、要保養、要檢驗,不小心還有罰單、拖吊等支出。擁有一部車,表示錢從口袋流出,而非流入,所以這是負債不是資產。
車子還好懂,房子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是負債!這超出想像吧。同樣的道理,除非是投資客,買了當包租公、包租婆,否則一般人買了房之後,也有稅金、維修這些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