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文強調,這些穩定的收入是杏輝發展新藥很重要的資金來源。因為過去9年,杏輝每年研發費用支出皆逾1億元,加上花錢買入最新設備、每年也要固定支付近1億元的折舊費用,使得每股盈餘在同業中並不出色,因為還處於在新藥研發的「大量投資期」。
「以我的個性,新藥還沒進入FDA人體臨床實驗1期前,不可能向大眾拿錢,只要左手有源源不絕的錢進來,就可以負擔右手要花出去的新藥研發成本;就算最後新藥沒有成功,頂多只是『失望』,公司不會因此倒下。」他說。
獨立研發》胃癌藥物送FDA實驗 展現高水準能力
宜蘭土生土長、從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畢業的李志文,常掛念著台灣在全球生技業發展能取得什麼樣的地位。「9年前,我決定走進新藥研發,還被一個老藥廠董事長取笑,說台灣藥廠怎麼可能發明新藥?但去年年底,我們蘇教授(總經理蘇慕寰)去FDA送一治療胃癌藥物申請人體臨床實驗1期,FDA副督導帶9個專家來台灣,問了一堆問題後對我們說,『你們是台灣第1件從bench(實驗室)到bed(病床)的癌症藥廠,如果台灣再送癌症藥物進來,我們就知道台灣已經有這樣的高水準』。」鴨子划水走到這一步,李志文很欣慰終於能對台灣生技業有交代。
目前杏輝手上有1個治療胃癌藥物進入FDA人體臨床實驗1期,治療狹心症及阿茲海默症的2個藥物進入臨床2期;明年還會有1個癌症藥物申請臨床1期。「2011年起,杏輝每年都會有一個新藥進入FDA人體實驗階段。」李志文得意的說。此外,杏輝新藥皆是自己獨立研發,不像其他藥廠是向其他業者購買技術或原料,等發展一個階段後再賣出去;台灣除了另一家國鼎(4132興櫃股)外,已沒有其他「原發型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