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百貨公司櫃姐,每月底薪2萬多元,希望盡快存到人生第1個100萬元……;有個工程師,月薪5萬元,目標要在5年後存到300萬元買房子……;有個會計,目前月薪5萬5,000元,打算15年後存滿1,000萬元退休……。
他們的職業不同,收入不同,理財目標也不同。但是,這樣的理財目標夠明確嗎?按照他們現在的收支能夠達成目標嗎?該用哪些投資工具來幫忙? 使用投資工具時該注意哪些事情?
認清盲點 別跟錢過不去
「理財健診」是《Smart智富》月刊的長青專欄, 從1999年開闢迄今,共有140位讀者透過本刊尋求理財顧問的幫忙,讓讀者釐清各自的財務目標、訂定適當的理財策略,進而一步步實踐他們的理財夢想。經過本刊整理這11年來「理財健診」專欄處理過的問題,有下列4種盲點最常出現:
盲點1》理財目標不明確
多數人都說有財務目標,但目標卻都是概念模糊,不夠明確。例如:「盡快」存下人生第1個100 萬元,這個「盡快」是多久?沒有具體時間,就無法評估究竟能不能達成。同樣,想存1,000萬元退休,問題是要花多少年存?是自己一個人花、還是得負擔配偶所需?相關細節不先考慮,存1,000萬元不過是個「想像」中的數字,不夠實際。
盲點2》收支失衡,根本無「財」可理
有理財目標,但家庭收支卻年年透支,要想理財成功,第1步就是改善家庭收支,讓家庭現金流先由負轉正。問題是哪些支出要優先剔除?哪些卻絕不能省?
盲點3》滿手保單,卻是「買貴」沒「買對」
尋求健診的讀者,很多極具風險意識,幫自己或家人買了很多保單,卻搞不清楚到底保障有哪些?有些家庭的保單加起來,保費支出甚至遠超過家庭收入負擔能力,實際提供的保障金額卻不足,這時哪些保單該留?哪些要減?又該增買哪些保險?